1951年,93岁高龄的前清朝海军总司令萨镇冰在得知志愿军成功击退美军并进攻韩国

史海沉钩 2025-07-13 04:22:03

1951年,93岁高龄的前清朝海军总司令萨镇冰在得知志愿军成功击退美军并进攻韩国首都汉城的消息后,欣喜若狂,感慨万分。 他曾担任清朝海军的最高统制(总司令),后来成为民国海军总长,再次晋升为国务总理。 萨镇冰,1859年3月30日生于福建福州,家里是书香门第,祖上在元末从外地迁来,扎根成了福州八大名门之一。 谁能想到,这个生在书香门第的孩子,后来会一头扎进惊涛骇浪里?11岁那年,他没走科举路,反而考入福州船政学堂,成了首届学生,学的是驾驶。 同窗里有邓世昌,那批少年抱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念头,在课堂上啃外文图纸,在练船上摸爬滚打,总觉得能靠这蒸汽铁船,挡住列强的坚船利炮。 20岁出头,萨镇冰被派去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深造。站在伦敦港,看西洋舰队铁甲森然,他攥着拳头记笔记,连吃饭都在琢磨炮术测算。 回国后,他成了北洋水师的管带(舰长),驾驶着“康济”舰巡航海疆。那时的他,眼里全是光——中国海军总该有站起来的一天吧? 可现实给了他狠狠一拳。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萨镇冰驻守威海卫刘公岛。 日军舰队轮番炮轰,他在指挥台上站了三天三夜,胃病犯了就嚼块干硬的饼子,手下士兵伤亡过半,炮弹打光了就用步枪还击。 他亲眼看着“定远”“镇远”相继沉没,看着邓世昌驾着“致远”撞向敌舰,最后连他自己的“康济”舰也成了威海卫仅存的练习舰。 战败后,清政府签了《马关条约》,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萨镇冰卸甲时,把自己关在船舱里三天,出来时头发白了大半。 他说:“舰在人在,舰亡人亡,可我还活着,是要看着海军再站起来。” 之后几十年,他从清朝海军统制做到民国海军总长,主持重建海军,可军阀混战里,军舰要么被拆成废铁,要么成了派系争斗的工具。 他见过日军在青岛登陆,见过列强军舰在长江里横冲直撞,每次都攥紧拐杖,指节发白。 1949年新中国成立,90岁的萨镇冰看着解放军渡过长江,看着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他没料到,短短两年后,志愿军就能把美军打回“三八线”,甚至攻到汉城。 这消息传来时,他正坐在福州老宅的藤椅上,手里捧着老花镜,听完消息突然站起来,让家人扶他到院子里。 秋阳洒在他佝偻的背上,他指着东南方海疆的方向,声音发颤:“当年甲午,我们的船打不过人家;如今不靠船,靠脚底板也能把强敌赶回去!” 这不是狂喜,是积压了半个多世纪的郁气,终于随着那句“进攻汉城”散了出来。从1884年马江海战目睹福建水师覆灭 到1894年甲午惨败,再到1937年江阴海战自沉军舰阻敌,他一辈子都在见证“挨打”,却在93岁这年,等到了“反击”的捷报。 萨镇冰的一生,像一面镜子。照见过晚清海军的挣扎,照见过民国海军的困顿,最终照见了一个民族从“被动挨揍”到“主动亮剑”的转身。 他欣喜的,从来不是某一场战役的胜负,而是那个他盼了一辈子的答案——中国,终于有了不再任人欺辱的底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7

猜你喜欢

史海沉钩

史海沉钩

专注文献考据与历史真相,还原被遗忘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