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许世友喝得正高兴时,北京来的电话打了进来,他显得有些不悦,语气冷淡地说:“喂!我是大将许世友,你是谁?”很快,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熟悉而亲切的声音:“小兵恩来!”[微风] 1955年那个春夜,许世友将军正和几个老战友喝得兴起,院子里飘着山东老黄酒的醇香,桌上摆着他最爱的蒜香排骨,突然电话铃响了,警卫员小跑着进来:“首长,北京来的电话!” 许世友带着三分酒意抓起话筒:“喂!我是大将许世友,你是谁?”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笑声:“小兵恩来!”这一声让许世友的酒醒了大半,后来他说,当时手心里全是汗,话筒差点滑落。 这个经典对话背后藏着1955年授衔的秘辛,那年全军评衔,许世友原本以为自己能评上大将。 他在红军时期就当过骑兵司令,抗战时带着386旅打游击,解放战争更是一路从山东打到福建,可最后名单出来,他是上将。 据说许世友看到文件时,盯着自己的战功表看了整整一宿,那上面记录着他三天三夜急行军拿下牙山、带着敢死队强渡长江的战绩。 老部下王必成将军回忆,授衔前夜许世友在院子里练了一宿刀,那把鬼头大刀是长征时从敌人手里缴的,跟着他砍过日本鬼子,劈过国民党坦克,天亮时他说:“当兵为打仗,不是为肩章。” 其实当年像许世友这样的战将不少,粟裕主动让衔,徐海东坚持只评中将,有老红军在日记里写,那时候谁要争军衔,走路都不好意思抬头。 现在想想,正是这种纯粹,才打得出淮海战役那样的神仙仗。 博物馆展出1955年授衔的将帅服,许世友那套上将礼服被放在正中间,解说员说,衣服内衬有处不起眼的补丁,是将军授衔当天自己缝的。 听完这些以后,网友们纷纷感叹道: “现在的干部要是都有这股实在劲......” “许将军是真性情!现在哪个领导敢这么接总理电话?” “那时候的将军们争的是战功,现在的某些人争的是待遇。” “我爷爷当年给许司令当过警卫员,说他冬天都穿草鞋办公。” “南京军区大院的老槐树下,现在还有老辈人讲这段故事。” 您觉得,如果许世友将军活在今天,看到某些人争权夺利的样子,会说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信源: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2评论】【52点赞】
彼得
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