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乾隆宠爱福康安,各种越级提拔。其实,皇家的恩惠都是要你用命回报的,福康安和常务副皇帝的胤祥有啥区别,都是皇帝給根胡萝卜,就死命使唤着去拉磨的小毛驴。 福康安,1754年生,满洲镶黄旗富察氏,大学士傅恒之子,孝贤皇后侄子,家世显赫。他小时候就被乾隆接入宫中培养,文武双全。1767年,13岁承袭云骑尉,授三等侍卫,之后仕途像开了挂:1769年升二等侍卫,1770年擢一等侍卫,1771年任户部右侍郎兼镶蓝旗蒙古副都统。1772年,他才18岁,就当上户部侍郎,随后调任镶黄旗副都统,奉命平定金川叛乱。 金川之战是个硬骨头,地形险恶,叛军顽强。1773年,福康安持印上阵,协助阿桂作战。1774年,他督兵攻克西部碉堡,又与海兰察合攻罗博瓦山,立下战功。1775年,他率800人冒雨夜袭,破敌碉堡,乾隆大赞,赐他三等嘉勇男。1776年,金川平定,他再升户部左侍郎,调镶白旗蒙古都统,赏双眼花翎,还能在紫禁城骑马,多风光啊! 可这风光不白给。之后,他又平甘肃回民起事、台湾林爽文起义、廓尔喀入侵和苗疆起义,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仗打得越多,身体越垮。1796年,他在苗疆作战时病逝,年仅42岁。《清史稿》说他“起戚里,然亦自知兵”,军事才能没得挑,但也提到他军中奢靡,嘉庆帝还为此批评他,降他儿子的爵位。这恩宠看着耀眼,实则拿命换来的。 再说胤祥,康熙十三子,雍正的亲弟弟,封怡亲王。雍正登基后,他成了“常务副皇帝”,管户部、内务府,啥脏活累活都干。户部管钱粮,内务府管皇宫杂务,他得确保国库不空、皇帝舒坦。雍正改革力度大,胤祥没日没夜地批奏折、理账目,硬是把朝政撑起来。 他性子直,为人勤恳。《清史稿》说他“小心谨慎,勤劳王事”,雍正也常夸他忠心。可这忠心太沉重了。胤祥天天熬夜,身体扛不住,1730年就积劳成疾去世,才44岁。雍正伤心得不行,追封他世袭罔替的怡亲王,可再高的封赏也换不回一条命。 福康安和胤祥,一个武将一个文臣,命运却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福康安靠战功飞黄腾达,胤祥靠勤政稳固江山,可他们得到的“胡萝卜”——高官厚禄、皇帝宠信,背后是无尽的使唤。福康安四处征战,胤祥日理万机,皇帝越信任,他们越得拼老命干活。 乾隆对福康安的提拔快得离谱,13岁就入仕,20多岁当总督,可每场仗都是拿命搏。胤祥也一样,雍正给他实权,却也把他当牛使唤。皇家恩宠不是白给的,皇帝要的是忠诚和成果,你不干到死,就对不起这“恩典”。 再说区别,福康安是外戚,靠军功证明自己;胤祥是皇子,靠血缘和才干上位。但结局没啥两样:福康安42岁战死沙场,胤祥44岁累死案头。皇帝的信任是把双刃剑,给得多,要得更多。 这俩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皇家恩宠听着好听,实际是个坑。你以为是皇帝赏你饭吃,其实是让你卖命干活。福康安打仗打到死,胤祥操劳操到亡,皇帝呢?拍拍手,继续找下一个“小毛驴”。这不是宠爱,是榨干。 咱普通人看历史,也得琢磨:表面风光的东西,背后代价有多大?福康安和胤祥要是没这恩宠,也许活得更长些。权力和荣耀是诱人,可搭上命去换,值不值?
嘉庆熬乾隆的策略其实很棒,只要乾隆活着一天,他就对乾隆言听计从。因为毕竟乾隆快9
【4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