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乌克兰计划建一座火车站,对外招标,美国人报价200亿,韩国人报价150亿,犹太人报价1亿。不少人笑话犹太人为了中标,这样的价格肯定亏钱,结果没想到犹太人没亏一分钱,还赚了100亿。 布鲁出生在特拉维夫一个普通犹太家庭,家里开着一家小建材铺,生意不大,勉强维持生计。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干活,五岁开始帮着数库存,手里攥着小本子,记录每批货的数量。父亲是个严肃的人,每天早饭后都会拿出《塔木德》,教布鲁读里面的故事。那些关于经商和处世的智慧让布鲁着迷,十岁时他收到父亲送的一本旧《塔木德》,从此每天晚上都翻到深夜。书里的道理成了他最早的商业启蒙。 上了技术学校,布鲁学的是建筑工程,课堂上他埋头记笔记,课后借来厚厚的专业书自学。十八岁那年,他用攒下的钱买了套二手绘图工具,在家里的阁楼上画设计图。毕业后,他进了一家小建筑公司,从学徒干起,背着工具包跑工地,学着怎么跟工人打交道,怎么检查材料质量。几年下来,他攒了不少经验,也看清了行业的门道。三十岁时,布鲁攒够钱开了自己的公司,租了间小办公室,带着几个老同事接些翻修活儿,生意慢慢做稳。 乌克兰火车站招标的消息传开时,布鲁的公司规模不大,跟国际巨头比完全不够看。但他敏锐地觉得这是个大机会,能让公司一跃而上。他花了好几个通宵研究项目资料,反复改方案,力求把每个细节做到位。出发前,父亲拉着他说了几句悄悄话,点醒了他:用最低价拿项目,后面才有大钱赚。布鲁一下明白了,这不只是个火车站,而是通往更大市场的敲门砖。 招标会在基辅举行,美国公司报了200亿,底气十足,说他们的材料是全球顶尖的,质量没得挑。韩国公司报150亿,强调技术过硬,效率高,还拿出了详细的施工计划。轮到布鲁,他站起身,平静地说了1亿。全场哗然,官员们皱眉,其他代表冷笑,觉得他要么疯了,要么在忽悠。1亿别说建火车站,连买块好点的地皮都不够。布鲁递上方案书,薄薄十几页,却把施工流程、材料清单、时间表列得清清楚楚,条理分明。 乌克兰政府最后选了布鲁的报价,虽然不少人觉得这决定太冒险。合同签完,布鲁立马开工,租下工地,调来设备和工人。1亿很快花光,地基刚打好,资金就见底了。他没停工,从公司账户掏钱,还卖了家里的老房子,继续砸钱进去。外界都在看热闹,说他傻,拿自己的钱填无底洞。布鲁不管这些,严格把控质量,每批材料都亲自验货,每道工序都盯着工人干完。火车站最终建成了,站台宽敞,设施齐全,验收时官员们挑不出一点毛病。 这个项目让布鲁亏了不少钱,但他的目标从来不是眼前的利润。他知道,火车站只是个起点,真正的大生意在后面。质量过硬的工程让乌克兰政府刮目相看,也为他赢得了信任。布鲁的策略很简单:先用低价打开门,站稳脚跟,再慢慢收割市场。 火车站投入使用后,客流量远超预期,成了基辅的交通枢纽。乌克兰政府对布鲁的能力很认可,第二年就找他谈了个更大的铁路项目。这次布鲁没再报低价,直接开了个比市场价高的报价。政府二话不说就签了合同,之前的合作让他们对布鲁完全放心。铁路项目让布鲁赚得盆满钵满,他投入大量资源,确保每段铁轨、每个信号站都做到位。工程完成后,他的名声传遍东欧,波兰、罗马尼亚的客户主动找上门,合同一个接一个。 布鲁的公司越做越大,从小办公室搬到特拉维夫一栋三层大楼。火车站的照片被裱起来,挂在会议室墙上,旁边还有铁路项目的竣工照。他的生意越做越顺,接了桥梁、公路、机场等大单,资产翻了几十倍。火车站让他亏了上千万美元,但后续项目带来了100亿的利润。他的故事被商界传为佳话,成了犹太人经商智慧的经典案例。
俄罗斯成功做了一次试探,得出结论:北约也是只纸老虎。 俄罗斯这次的试探,像往
【50评论】【49点赞】
随意往来
一升的罐子,你下三斤砒霜,这鸡汤我真的喝不下啊,大人!
用户17xxx03 回复 07-11 00:13
30年前还差不多能骗几个
aska
还有吹犹大纳粹的,当心被灭种!
用户52xxx81
又在讲犹太人优秀的段子,可惜太假了,没人上当。
无 言
一亿修不了地铁十亿也不行,你有多少添进去。
Jenny
胡扯
叶子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意林 现在还在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