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贺子珍知道毛主席再婚后失魂落魄,她找周总理评理,周总理说了这样一番话

如梦菲记 2025-07-10 10:24:53

1939年,贺子珍知道毛主席再婚后失魂落魄,她找周总理评理,周总理说了这样一番话让她痛心流泪。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9年冬天,莫斯科的天空灰蒙沉闷,冷风裹挟着雪粒拍打窗棂,贺子珍静静地坐在寝室里,抱着孩子的旧衣物,整个人仿佛与这个世界隔绝,她的眼神空洞,心里反复响着读报室里那条消息。   塔斯社记者采访毛泽东时,记录下了毛泽东和妻子江青在窑洞外送别的场景,这条短讯像一把刀子,扎进了她心口最柔软的地方。   她没有在读报室表现出任何情绪,只是默默地站起来,走了出去,那天雪下得不大,却下得很久,落在她的肩头,冻进她的骨头里。   贺子珍在苏联已经两年多了,她离开延安的那天,没有预兆,没有告别,只在毛泽东书桌上留下一块手帕,上面写着“就此诀别”四个字,当时她情绪极其压抑,内心愤懑复杂。   她觉得自己受到忽视,也觉得两人之间早已不像从前,她带着一种赌气的心态走了,毛泽东曾多次托人写信挽留,她却一个都没有回。   她以为时间会让彼此冷静,会换来一次平等的对话,但她没想到,带来的却是一纸宣布。   周恩来和邓颖超来到苏联接受治疗时,带来一封信和一箱书,信封上写着“贺子珍同志”,她看到这个称呼时手顿住了,这与过去不同,以前毛泽东在信中总称她为“子珍”。   信很短,没有寒暄,没有解释,只有一句“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她的手在微微颤抖,眼睛定在这句话上,许久没有移开。   书箱里的东西她没有多看,那些书籍也不过是形式,她知道,这封信意味着两人之间最后一丝联系也断了,她早该预料到这一天,却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也没想到这般决绝。   她开始整夜失眠,白天常常发呆,她的情绪像被扯开的布,支离破碎,毫无着落,她不愿和人交谈,也不再像从前一样参加所有课程,她仍然按时出现在课堂上,但眼神游离,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什么也听不进去。   她的身边有朋友试图安慰她,说报纸上的内容未必准确,也许只是误传,她开始生出一丝侥幸,但这点希望不久也被击碎了。   毛泽东再婚的消息被正式证实,没有任何含糊的空间,她整个人像被抽空,回到宿舍后只抱着那封信坐着,一坐就是几个时辰。   过了一些日子,她决定去医院找周恩来,她没有预约,也没有提前打招呼,她在门口等了很久,最后终于进去了,她问得不多,但她的情绪强烈,脸上写满质问。   她的声音有些嘶哑,像是积压了太久的痛,周恩来没有讲太多,只说了毛泽东这些年的处境,说了贺子珍当初离开对毛泽东的打击,也提到了延安那段时期革命工作的艰难。   贺子珍听着,面无表情,眼里却已经泛出泪光,她一直没有打断,只是默默流泪。   从医院出来,她什么话也没说,一个人走回宿舍,那天莫斯科的雪又下了起来,风把她的围巾吹得很松,她也没有系紧,她坐在床边,盯着窗外的雪看了很久。   她开始回忆与毛泽东的过往,从井冈山开始,到长征路上,再到延安的那间窑洞,他们经历过枪林弹雨,也有过甜蜜时光,毛泽东在她受伤时红过眼睛,也在她病倒时亲自照看过她。   这些记忆太深了,早已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如今,这些全部被封存在一个句子里:“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   她的身体也开始出现变化,原本就有的失眠症状更加严重,整晚整晚睡不着,早上也爬不起来,她的精神状态迅速滑坡,整个人变得虚弱。   毛岸英和毛岸青来看她,尽力让她开心,说笑话,讲故事,从不提及父亲的名字,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但也没起到太大作用,她只是勉强露出一点笑容,很快又陷入沉默。   贺子珍是个极有韧性的人,但她的执拗也让她更难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她不是不明白现实,只是无法接受。   她曾经寄希望于孩子,但孩子早早离世,如今再失去丈夫,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像是被掏空,她才三十岁,正值青春,却像是一下子老了许多,她的脸色蜡黄,眼神暗淡,不再像当年那样英姿勃发。   那年冬天很长,雪也下了很久,贺子珍一天天沉默下去,不再提起毛泽东的名字,也不再谈论过去的事。   她把信收好,锁进抽屉,再没拿出来,她知道,有些东西已经过去了,过去得无法挽回,她没再去找周恩来,也没再试图求证什么,她选择了安静,选择了承受,把那一段关系和记忆深埋心底,再不触碰。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人民网——毛泽东再婚后致信贺子珍:以后我们是同志了

0 阅读:9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