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成功做了一次试探,得出结论:北约也是只纸老虎。 俄乌冲突已经拖了好几年,欧洲安全和大国博弴越来越紧张,波兰因为地理和历史原因,一直是北约在东线的桥头堡。 波兰对俄罗斯的强硬态度让人印象深刻,武器、物资往乌克兰送得最多,顺带在北约内还不断呼吁其他国家强硬对待俄罗斯,就在俄罗斯的导弹打到自己使馆后,原本最激烈的呼声反而安静下来了。 2022年11月,导弹误击后波兰一开始态度很坚决,认为必须动用北约的集体防御机制,希望盟友能有实际行动,但真到临头西欧那些重量级国家,德国和法国,反而站出来泼了冷水。 北约用来安抚成员国的那套集体承诺,到了这种实打实的场合还是以观望为主,美国嘴上说会支持盟友,转过头来重要部署也没有跟进,五角大楼还调整了航母战斗群,远离事发区域。 波兰这边见势不对,态度立刻变软,不再坚持是俄方导弹,反而扯上“有可能是乌克兰误打”,这一来一回之间,谁更明白现实,大家都心知肚明。 实际责任归属怎么查或许都不是最重要的,大家关注的是北约到底能不能碰触底线,如果一个成员国在前线遭遇直接攻击,北约还只是按兵不动,内部协调会议上争议不断,那对俄罗斯来说,等于用一次“误击”做了一次风险测试。 北约表面看起来很紧密,内部其实各怀心思,德国、法国这些老牌成员,正在能源、经贸、民生等各方面和俄罗斯存在联系。 东欧国家包括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小国,则因为历史上对俄罗斯心存警惕言辞一直很激烈,真正遇上实事,西欧不愿意冒险东欧又不敢单挑俄罗斯,互相指望犹犹豫豫,折射出北约团结背后的现实——利益摆在第一位。 这次事发后网络上讨论十分激烈,有人说北约这次做得谨慎,是明智之举,不能因为一个“意外”把欧洲拖进更大规模冲突。 也有人替波兰鸣不平,觉得联盟表面答应得好,实际行动上很难说得过去,还有不少旁观者觉得,这件事对未来的地区安全其实是个隐含信号,类似擦边球事件还会发生,北约的真正边界已经被对手试探出来。 而乌克兰在这一套流程里,能说的也不多,看着自己的支持者突然冷静下来,乌克兰领导层公开表达对西方国家的不满意,认为对俄的软弱只会让局势更危险。 西方大国精力分散,德国法国忙着国内的事,美国今年又是选举年,实际上都不愿意冒险去和俄罗斯撕破脸,防线越拉越长,大家也没有太大的胃口再加码风险。 俄罗斯未来在军事行动上的顾虑肯定还会减少,以前或多或少要顾忌自己会不会不小心打到什么敏感目标,现在通过这次事件算是摸透了对方的底线,小规模的军事摩擦可能会更频繁,但大国之间直接对抗的可能性反而在降低。 这也是现实的无奈之处,大国博弈其实都在避险,北约作为一个庞大的联盟,行动一致很难,大家各自利益算计得明明白白。 信息来源:三沙卫视
波兰军队正以罕见的姿态,在其与北约盟友德国的漫长边境线上行动!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