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为什么李卫可以有兵权,并且为什么可以带兵介入考场? 李卫,1688年

小史论过去 2025-07-08 15:33:42

雍正王朝,为什么李卫可以有兵权,并且为什么可以带兵介入考场? 李卫,1688年生在江苏铜山(今徐州丰县一带),家里不算穷,但十岁丧父后就垮了。他小时候不爱读书,字都认不全,却喜欢舞刀弄枪,练了一身好武艺,尤其擅长抓贼。据说他对盗贼的窝点和同伙门儿清,抓人从不失手,年轻时就帮地方官破了不少案子,名气慢慢传开。1717年,他靠捐钱买了个兵部员外郎的官职,正式踏进官场。清朝捐纳制度让没考科举的人也能当官,李卫就靠这个开了头。 李卫的飞黄腾达离不开雍正。雍正还是亲王时就注意到这个能干的小人物。1722年,雍正登基,急需靠谱的人收拾烂摊子。李卫为人正直,又有办事能力,正中雍正下怀。1723年,他被派去云南管盐务,1724年升云南布政使,管全省钱粮。1725年调浙江巡抚,1727年当上浙江总督,手握军政大权。短短几年,从捐纳小官到封疆大吏,靠的就是雍正的信任。 雍正朝是个什么环境呢?康熙晚年,官场腐败,国库空虚,雍正上来就大刀阔斧整顿吏治。他看重李卫,不光因为他能干,还因为他忠心。雍正给李卫的评语是“敏捷、忠诚”,这在皇帝眼里可是金字招牌。李卫也没辜负这份信任,他在浙江推行“摊丁入亩”,减轻百姓负担;修海塘,防洪救灾;打击私盐贩子,整顿经济,干得风生水起。 李卫为什么能有兵权?答案很简单,他当了总督。清朝的总督是地方最高军政长官,管着一省甚至几省的事务。总督不仅管民政,还能调兵遣将,负责治安、剿匪、平乱。雍正七年(1729年),李卫当浙江总督,手下有绿营兵,人数虽不多,但足够应对地方事务。清朝地方军队分绿营和八旗,八旗是中央精锐,地方上的绿营归总督、巡抚管辖。李卫有兵权,完全是职务自带的,没啥稀奇。 不过,李卫用兵的风格确实跟别人不一样。他胆子大,敢跟权贵硬碰硬。比如在浙江,他发现盐商勾结官员走私,就直接带兵查封盐肆,连后台硬的家伙都不放过。这种果断让他的兵权显得更突出,但本质上还是总督的职权范围。 说到李卫带兵介入科举考场,这事儿得从清朝的背景说起。科举是国家选人才的大事,考场舞弊却屡禁不止。雍正特别重视科举公平,严令官员打击作弊。李卫当总督,有责任管好辖区内的考试秩序。史书上没明确记载他带兵闯考场,但《雍正王朝》里这段戏有历史依据可循。 清代地方大员有权在紧急情况下动用军队。比如,考试作弊涉及权贵,地方官不敢管,总督就得出面。电视剧里,李卫带兵查考场,是因为副考官李绂发现考题泄露,主考官张廷璐后台硬,李绂没办法才找李卫。李卫果断带兵封考场,查出夹带小抄的考生,当场宣布考试作废。这事儿虽是虚构,但符合李卫的性格和职责。历史上,他以清廉果断闻名,整顿吏治时从不手软,打击考场舞弊也在他的能力范围内。 总督管科举不是啥新鲜事。清朝规定,总督、巡抚要监督考试,确保公正。雍正还特设“观风整俗使”,专门查地方风气,李卫就干过这活儿。他在浙江查贪官、治盗匪、管考试,都是分内事。带兵介入考场,不过是用非常手段解决非常问题,体现了他雷厉风行的作风。 李卫能走到这一步,光靠雍正提拔还不够,他自己也有真本事。他理财厉害,在户部时就敢整治权贵的“库平银”乱象;当总督后,修水利、办学堂、练兵马,样样拿得出手。他还接地气,出资修学校,帮穷学生读书,甚至编书留史,干的都是实事。 但机遇也不可少。雍正上台正是用人之际,李卫赶上了好时候。雍正朝的政治环境需要他这种敢干敢拼的人,他才有了施展的空间。要是搁在太平年月,他未必能这么出头。 1732年,李卫调任直隶总督,管京畿重地。他照旧严惩贪官,整顿军务,还兴修水利,造福百姓。1735年,他兼任兵部尚书,管全国军事。1736年,乾隆即位,给他加了个太子太保的头衔,可见地位之高。可惜多年操劳拖垮了他的身体,1738年,他病逝,时年51岁。乾隆很惋惜,给他按总督规格办葬礼,谥号“敏达”,算是对他一生的肯定。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