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男子扛着140斤1角“黑色”硬币去上海农商行兑换,不料,上海农商行不仅拒

御史流芳 2025-07-07 16:31:13

上海,一男子扛着140斤1角“黑色”硬币去上海农商行兑换,不料,上海农商行不仅拒绝兑换,还报警称男子的银币来路不正。男子不服,认为上海农商行拒绝兑换违法,他的硬币虽然烧黑了,但“1角”字样清清楚楚。更气人的是,民警查清了来源合法,可银行柜台照样摆手:“不换!”而男子此前已在其他银行兑换了不少。目前,上海农商行仍未解释拒绝男子兑换的原因。   7月5日,据温州都市报报道,陆先生(化名)在上海经营烟酒礼品生意。他的一位客户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负责人。该客户提出,希望用在焚烧炉灰烬中回收的大量1角硬币来支付部分货款。出于维护客户关系的考虑,陆先生接受了这些硬币,并计划自行前往银行兑换成可使用的人民币。   从去年年底开始,陆先生陆续收到了该客户支付的、总计重达几千斤的1角硬币,累计金额超过10万元人民币。   这些硬币由于经过焚烧处理,表面已经严重发黑,无法在日常交易中流通使用,属于污损人民币。陆先生认为它们只能向银行申请兑换。   由于硬币数量巨大、清点整理费时费力,陆先生采取了分批处理的方式,携带不同数量的硬币前往多家银行尝试兑换。在之前的兑换过程中,大多数银行提供了服务,态度良好。   不过,也有个别银行曾因对大量污损硬币的来源存疑而选择报警,但最终也都为陆先生办理了兑换手续。   然而,当陆先生前往上海农商行的某家支行申请兑换时,却遭到了该银行的持续拒绝。   陆先生反映,农商行不仅拒绝兑换,甚至在他带着硬币前往时报警,声称这些硬币可能是“非法所得”。   尽管警方介入调查后再次澄清了硬币来源合法,农商行相关支行仍然坚持不予兑换。   近日,陆先生带着一麻袋重量约为140多斤、总计超过2万枚的1角污损硬币,直接前往上海农商行的总行营业部,希望寻求解决方案。   但总行营业部的工作人员仍然拒绝为其办理兑换业务,且未给出让陆先生认可的合理解释。   陆先生提供的视频和图片资料显示,这些需要兑换的硬币主要问题是表面被炉火烧灼导致大面积发黑(污损),但硬币本身并无明显残缺,如变形、碎裂、穿孔等,其面额“1角”字样及图案仍清晰可辨。   扛着百斤“黑钱”四处碰壁,陆先生这次真较上真了:银行凭什么不认国家规定?   那这件事从法律角度如何看待呢?   1、陆先生持有的140斤“黝黑”1角银币还能否正常使用呢?   《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第二条规定,残缺、污损人民币是指票面撕裂、损缺,或因自然磨损、侵蚀,外观、质地受损,颜色变化,图案不清晰,防伪特征受损,不宜再继续流通使用的人民币。   陆先生持有的1角硬币,因焚烧发黑,出现了颜色变化的情况,应属于有污损的人民币的范畴。而既然属于前述范畴,基于该概念,或被定义为不适宜继续流通。   但是,这不是绝对的,有污损的人民币只是不宜继续流通使用,但只要双方认可,还是可以作为支付的手段无疑。   2、上海农商行决绝兑换1角硬币是否合法、合理?   《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第三条白纸黑字规定,办理存取款业务的银行在兑换符合标准的残缺污损人民币,不得拒绝兑换。这并非倡导性条款,而是强制性义务,银行应当执行。   本案硬币虽然黑点,但基本形态完整,关键标识未被严重破坏,硬币上的“1角”字样、国徽或菊花图案等关键标识还是可以辨识,满足了“可辨别”要求。   参照第四条规定,能辨别面额,票面剩余四分之三(含四分之三)以上,其图案、文字能按原样连接的残缺、污损人民币,金融机构应向持有人按原面额全额兑换。   该标准主要针对纸币的物理缺损。对于硬币,更应理解为无明显影响其法定价值识别的重大物理变形或缺失,即应全部兑换。本案硬币仅有表面污黑,并无物理结构上的重大残缺,显然满足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银行面对大量来源特殊的污损硬币尤其涉及焚烧厂,产生对来源合法性、是否涉及犯罪赃款等的疑虑,要求核实,是其履行反洗钱等审慎义务的表现,本身具有合理性。前期其他银行报警后经警方核实予以兑换的做法,体现了这种审慎与核实程序的平衡。   但“合理怀疑”也要有一个限度,在警方已介入调查并明确“来源合法”后,上海农商行仍坚持拒绝兑换,更像是以怀疑为名,行推诿之实。   如果银行对硬币的具体状态有专业性质疑,其负责任的作法应是,主动沟通解释疑虑,按规程封存少量样本提交权威鉴定,或明确告知客户需要补充哪些证明材料。而非简单、持续地“一拒了之”。   上海农商行或许是考虑到清点陆先生提供的银币是异常繁重且成本高昂,但是结合前述办法,兑换残缺、污损人民币是无偿的,这意味着法律将清点成本分配给了银行。   显然,在处理符合法定标准的残缺污损人民币时,“嫌麻烦”、“成本高”绝非合法抗辩理由。   对此,大家怎么看?

0 阅读:41
御史流芳

御史流芳

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