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朱凡被日军俘虏。日军见寻常酷刑没用,就把她带到湖边,将她双腿分别绑在

靖江的过去 2025-07-07 15:27:45

1941年,朱凡被日军俘虏。日军见寻常酷刑没用,就把她带到湖边,将她双腿分别绑在两艘汽艇上,威胁道:“你到底说不说?不说有你好看的!” 这个面对酷刑宁死不屈的女战士,有着怎样的过往? 朱凡1919年出生,原名陆慧卿,老家在浙江鄞县,后来全家搬到上海。家庭条件不错,父母重视教育,从小就培养她读书识字。 一场战争,彻底改变了这个少女的人生。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13岁的朱凡看着被战火摧毁的城市,心里满是悲愤。她毅然加入志愿者队伍,在清凉寺难民营和上海女青年学会的难童收养所,照顾那些失去家园的孩子。 这段经历,让朱凡抗日救国的决心愈发坚定。随着年龄增长,朱凡开始更深入地投身抗日事业。 1938年,19岁的朱凡加入中共外围组织“雪影社”,成为一名义务教员。也是这一年,她决定改名。 一天晚上,她兴奋地对弟弟陆启英说:“我要叫朱凡,我想做红色队伍里最普通的一员。” 抱着抗日救国的信念,朱凡主动申请前往前线。她向上级提出申请,要到苏常太抗日根据地工作。 获批后,1940年秋天,朱凡告别家人,踏上了新的征程。 来到根据地,朱凡很快投入工作,但危险也随之而来。 在苏常太抗日游击区,朱凡在常熟陆家市小学当校长,同时还是流动教师。白天给孩子们上课,晚上就教乡亲们唱抗日歌曲、学文化。 然而,当地日军哨卡对外地人查得很严,带着上海口音的朱凡很容易暴露。组织担心她的安全,打算让她撤离。 朱凡却坚持说:“给我点时间,我能学会当地方言。” 凭借着一股狠劲,朱凡不仅学会了方言,还出色完成任务。 此后,朱凡天天跟着学生、村民学说话。几个月后,她不仅没了上海口音,还能说一口地道的常熟话。 日伪军多次盘查,都被她巧妙应付过去。就这样,她以教师身份作掩护,为根据地传递了不少重要情报。 在抗日斗争中,朱凡既有智谋,也有胆魄。 朱凡工作的地方,是汉奸胡肇汉(《沙家浜》中胡传魁的原型)的地盘。胡肇汉常带着伪军到沙家浜抢粮食,朱凡总能提前得到消息,组织乡亲们把粮食藏好。 面对敌人,朱凡更是毫无惧色。 有一次,胡肇汉的副官闯进游击队驻地。千钧一发之际,朱凡抄起柴刀抵住对方喉咙,大喊:“敢动一下,让你立马见血!”伪军被她的气势吓住,乖乖缴械投降。 朱凡明白,团结群众也是抗日的重要力量。 1941年春天,朱凡组织花边作坊女工罢工,高呼“咱们的男人在前线打鬼子,后方也不能任人欺负”,带领女工们成功迫使资本家答应八小时工作制,当地百姓纷纷称赞:“这个朱书记,比男人还厉害!” 因为工作出色,朱凡被委以重任,但危险也在逼近。 1941年,朱凡先是被任命为苏州横沔区委书记,5月又调到常州辛莫区当区委书记。年纪轻轻的她,成了苏常太根据地的关键人物。 在她的领导下,日伪军多次行动都扑了空。朱凡成了日伪军的“眼中钉”,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 这个让他们头疼的人,竟是平时在眼皮子底下教书的女教师。 意外还是发生了,朱凡在一次行动中不幸被捕。 1941年7月23日早上,朱凡拿着上级发的生活费,去辛庄尼姑庵开反“清乡”会议。刚到庵门口,她就发现几个卖货郎眼神躲闪,形迹可疑。她判断这些人是日军特务假扮的。 为了保护同志,朱凡选择独自留下断后。 她不动声色地走进庵堂,小声对参会的同志说:“有埋伏,从后窗赶紧撤!”说完,她自己留在原地,用身体挡住大门,为同志们争取撤离时间。 日伪军冲进来时,朱凡已经打完了子弹。她右腿被子弹打穿,却还撑着门框大笑:“就你们这点本事,也想抓我?” 敌人被激怒,用枪托砸她脑袋,用刺刀划她脸。朱凡毫不退缩,一口咬住一名伪军的耳朵,直到被敌人打昏。 落入敌手后,朱凡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折磨。 被捕后的 37 天里,朱凡遭受烙铁烫身、刀割撒盐、老虎凳等酷刑,甚至被割下胸部撒盐,即便叛徒劝降,她仍破口大骂:“这点疼,不算什么!” 始终未吐露任何情报。这彻底惹怒了敌人。 7 月 30 日,日军将朱凡绑在昆承湖边两艘汽艇上逼问情报,她啐血沫怒吼:“我的骨头比你们的刺刀还硬!” 随着汽艇发动,朱凡壮烈牺牲,但她的精神永存。 汽艇启动,朱凡的身体被生生撕裂,湖水都染成了红色。日军还不放过她,拖着她的遗体在芦苇荡里横冲直撞,想吓退抗日军民。 三天后,沙家浜的百姓划着小船在湖里寻找,只找到几缕染血的蓝布碎片。朱凡牺牲时,年仅22岁。 她的遗体永远留在了昆承湖的芦苇丛中,但她的故事在沙家浜代代相传。 朱凡在入党申请书上写过:“为了民族解放,我愿化作一粒火种,燃烧自己,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 她用生命践行了这句话,她的英勇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0 阅读:0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