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志愿军在清点战俘时,惊奇地发现,有63个俘虏无人认领。正疑惑时,两个

靖江的过去 2025-07-07 14:27:25

1951年,志愿军在清点战俘时,惊奇地发现,有63个俘虏无人认领。正疑惑时,两个小战士突然开口:“他们都是刘光子一个人抓的!” 1951年,朝鲜战场的志愿军指挥所里,一场 “认俘大会” 正进行着。 战士们清点俘虏时,发现 63 名英军战俘无人认领。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两个浑身沾满泥土的小战士突然挤进人群,大声报告:“这些全是我们组长刘光子一个人抓的!” 这话一出,指挥所瞬间沸腾起来。在志愿军军功制度里,活捉一个敌人抵得上击毙三个。 而这 63 名英军,个个戴着 “皇家格罗斯特营” 的臂章,那可是英国陆军王牌部队。 一个人抓 63 个王牌英军?连首长都不敢相信,怀疑消息是不是听错了。 这个听起来像天方夜谭的壮举,究竟是如何完成的?把时间拨回到半个月前,答案就藏在雪马里山谷那场惊心动魄的遭遇战里。 1951 年 4 月 24 日,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激战正酣。 志愿军第 63 军 187 师 561 团接到死命令:穿插到雪马里地区,切断英军退路。 30 岁的刘光子,带着两个新兵,在战场边缘执行警戒任务。 三人爬上一处高地,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心跳加速。山谷里密密麻麻全是英军,至少 100 多人正在拆卸火炮。 新兵小李声音颤抖:“组长,这是英军炮兵连!” 刘光子仔细观察,发现这些英军虽装备精良,眼神却满是慌乱。 显然,志愿军的穿插战术让他们晕头转向,根本没发现近在咫尺的三人小组。 换作别人,肯定马上回去报信。但刘光子盯着敌人看了五分钟,突然说:“咱们把这些人全抓了!” 两个新兵以为听错了,三个人对上百人?这简直是去送命! 面对悬殊的兵力差距,刘光子却想出了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战术。 刘光子迅速布置完计划,端起冲锋枪就冲了出去。他边跑边大喊:“一营向左!二营向右!给我冲!” 还顺手甩出两颗手榴弹。 爆炸声响起,他端着枪疯狂扫射,子弹声密集,好似千军万马在冲锋。 英军士兵彻底慌了。他们见识过志愿军的夜袭、巷战,却从没见过单枪匹马冲阵的。 刘光子中气十足的喊声,让他们以为被志愿军主力包围了。 “缴枪不杀!优待俘虏!” 刘光子用现学的英语怒吼,同时用枪口指着英军。 藏在两侧高地的新兵也没闲着,抱着机枪交替射击,枪声让英军更不敢动。 就这样,100 多名英军乖乖放下武器,排着队跟着刘光子走。 直到被押走,他们都没敢回头看一眼,这个把他们吓破胆的中国战士究竟长什么样。 然而,成功俘虏敌军只是开始,更危险的挑战还在回程路上等着他们。 危险并未结束。返程路上,美军侦察机盯上了这支队伍。 刺耳的防空警报响起,三架 P-51 野马战斗机俯冲下来,炸弹、子弹不断袭来。 “散开!” 刘光子大喊,一把将身边俘虏扑倒在地。 爆炸气浪掀翻了他,后背一阵剧痛,一块弹片划开了肩膀。 但他顾不上包扎,咬牙爬起来,拽着俘虏找掩体躲避。 混乱中,几个英军想趁机溜走。刘光子果断开枪,子弹擦过领头者的脚跟。 他用枪托狠狠砸地,眼神冰冷:“谁再动,下一枪就打脑袋!” 剩下的俘虏吓得腿软,再也不敢有任何动作。 夕阳染红天空时,刘光子拖着伤体回到驻地。一清点,原本 100 多人的队伍,只剩 63 个。 12 人在空袭中丧生,25 人因逃跑被击毙。 当刘光子带着俘虏回到营地,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这场冒险,会在志愿军司令部掀起巨大波澜。 回到营地,刘光子像往常一样擦枪、整理装备,没觉得自己干了多了不起的事。 可他不知道,这 63 个俘虏在志愿军司令部引发了巨大震动。 第 63 军军长傅崇碧拍桌说道:“一个人俘虏 63 个英军精锐?世界战争史上都找不出第二例!必须彻查!” 经过三天三夜核实,真相大白。两名新兵说完过程,在场指挥员全都沉默了。 大家难以想象,这得多大的胆子、多高的智慧,才能完成这样的奇迹? 1951 年底,志愿军司令部授予刘光子 “孤胆英雄” 称号,记一等功。 周总理接见归国英模时,亲手将一支苏制半自动步枪交到他手里,说道:“这枪是人民送你的勋章,更是历史的见证。” 刘光子的故事,是抗美援朝英雄传奇的缩影。当年,正是无数像他这样的普通战士,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长城。 和平来之不易,每一个为国家拼过命的英雄,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