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授衔仪式上,当毛主席走到陈赓面前时,说:“你陈赓当大将了,而

史海沉钩 2025-07-07 14:21:24

1955年9月27日授衔仪式上,当毛主席走到陈赓面前时,说:“你陈赓当大将了,而陈赓笑着说:“我这个大将可不是你给的,是李聚奎给的”。 1955年9月27日是个大日子。这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搞了第一次军衔制授衔仪式,地点就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毛主席亲自出马,给一大帮将领授衔。这事儿不简单,标志着咱们的军队从此走上了正规化、现代化的路子。陈赓那天被授予大将军衔,而李聚奎被授予上将军衔。两人都是革命战争打出来的硬骨头,战功赫赫。可陈赓那句“我这个大将可不是你给的,是李聚奎给的”,却让这场严肃的仪式多了点轻松的味道。 先说说陈赓是谁。陈赓1903年出生在湖南湘乡,家里条件一般,但他人挺有志气。1922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考进黄埔军校第一期。那时候,黄埔可是个大熔炉,陈赓表现突出,连蒋介石都挺看好他。可陈赓没跟着蒋介石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上了井冈山。长征路上,他带着部队冲锋陷阵,硬是闯出了一条路。抗日战争时,他当了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打了神头岭伏击战那类硬仗。解放战争里,他又带着部队南征北战,晋南战役、淮海战役都有他的身影。到1955年,他被授予大将军衔,实至名归。 再来说李聚奎。李聚奎1904年出生在湖南安化,比陈赓小一岁。1928年,他参加了平江起义,入了党,从此跟着红军干革命。长征中,他当过红一师师长,1935年大渡河战役里,他带着先锋队冒着枪林弹雨强渡河,给红军打开了北上的路,功劳不小。抗日战争时,他当过386旅参谋长,跟陈赓搭档,配合得挺默契。后来解放战争,他转去搞后勤,负责第四野战军的物资保障。抗美援朝时,他又管志愿军后勤,弄出了“打不断、炸不烂”的运输线。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也是实打实的功臣。 陈赓和李聚奎这俩人,不是一般的熟。他们是老战友,从长征到抗日战争,一块儿扛过枪,一块儿打过仗。特别是1935年,长征路上红一师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会师后,陈赓接了李聚奎的班,短暂当了红一师师长。这段经历对陈赓来说挺关键,他在实战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对他后来带兵打仗帮助不小。所以,到了1955年授衔仪式上,陈赓说出那句话,其实是在开玩笑的口气里,带着点对李聚奎的感激。 那天,毛主席说了“你陈赓当大将了”,陈赓就顺口回了“我这个大将可不是你给的,是李聚奎给的”。这话听着像是调侃,但意思挺明白。他是在说,自己能走到今天,能当上大将,跟当年接李聚奎的班、当红一师师长那段经历脱不了干系。那段日子,锻炼了他的本事,也让他在红军里站稳了脚跟。陈赓这人就这样,嘴上不正经,心里却门儿清,用这种幽默的方式,既感谢了老战友,也活跃了气氛。 其实,陈赓这句俏皮话背后,是他和李聚奎几十年的战友情。长征路上,他们一块儿啃过草根;抗日战场上,他们一块儿琢磨怎么打鬼子。这份情谊,是枪林弹雨里攒出来的,比铁还硬。陈赓拿这话调侃,既是给李聚奎点赞,也是给自己加点人情味儿。他不是那种板着脸的将军,爱开玩笑,接地气,这也是他能跟战士们打成一片的原因。 再说说1955年的授衔仪式。这次授衔,不光是给将领们发个军衔那么简单。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游击队变成正规军的一个标志。陈赓、李聚奎这些人,都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他们的军衔,是用一场场硬仗换来的。陈赓当大将,李聚奎当上将,谁也没啥争议,因为他们的功劳摆在那儿,大家都服气。 陈赓和李聚奎的故事,不只是他们俩的事儿,也是那一代革命者的缩影。他们从普通人干起,一步步走到高级将领的位置,靠的是真本事和硬骨头精神。他们之间的战友情,也让人感慨。那时候的军人,不光会打仗,还重情义,这种情谊,今天听起来都觉得暖心。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陈赓为啥非得提李聚奎?其实,这就是陈赓的风格。他不是那种揽功的人,反而爱把功劳分给别人。当年他接李聚奎的班,确实是个转折点,他心里一直记着这份情。1955年那会儿,他用这种方式说出来,既是真心话,也是个老战友之间的玩笑。 陈赓和李聚奎的贡献,不光是打仗厉害,他们还给后人留下了精神财富。陈赓后来还搞过军事教育,培养了不少人才;李聚奎在后勤上干得风生水起,解决了不少难题。他们的经历,放到今天看,还是挺值得琢磨的。

0 阅读:192

猜你喜欢

史海沉钩

史海沉钩

专注文献考据与历史真相,还原被遗忘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