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前脚刚从中国引进40架歼-35隐身战机和红旗-19反导系统,后脚就宣布对中国连铸坯材启动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可能继续征收24.04%的高额关税。这波操作让不少人直呼看不懂——一边是价值百亿的军事大单,一边是关乎钢铁企业生存的贸易壁垒,巴铁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巴基斯坦最近的一系列操作,确实让不少观察者感到困惑,前脚刚敲定一笔百亿美元的军购大单,计划从中国引进40架歼-35隐身战机和红旗-19反导系统。 这份诚意满满的订单,似乎再次印证了中巴之间“铁哥们”的情谊,可谁知,总理“夏巴兹”政府后脚就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连铸坯材启动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 这也意味着,高达24.04%的惩罚性关税很可能继续存在。 一边是天价的军事合作,另一边是毫不手软的贸易壁垒,这看似矛盾的操作,实则是巴基斯坦在国家战略天平上的两端加码,背后是其对安全和经济的双重焦虑。 但这笔大单的背后,是巴基斯坦对安全的极度渴求,与邻国印度的长期紧张关系,始终是悬在巴基斯坦头顶的一把利剑。 当下提升国防实力,尤其是空军的现代化水平,自然成了国家的头等大事。 在不久前的一次空中对峙中,巴基斯坦的歼-10CE战斗机表现不俗,击落了包括印度“阵风”战机在内的数架战机。 而这一战果极大增强了巴方的信心,也促使他们下定决心,要引进能与印度抗衡甚至形成代差优势的更先进战机。 于是,40架歼-35的订单应运而生,这款第五代隐身战机,无疑将极大提升巴基斯坦空军的制空能力。 而配套引进的红旗-19反导系统,则意在构建一个更为全面的国家防空网络,这笔军购不仅是军事现代化的关键一步,更是一个清晰的政治信号。 对内,夏巴兹政府通过强化国防,可以有效稳定国内安全局势,凝聚民心,巩固执政根基;对外来说,这既是向印度展示肌肉,也是向中国表达继续深化战略合作的决心。 然而,军事上的安全感并不能直接兑换成经济上的安全感,在宣布反倾销调查之前,巴基斯坦的经济正承受着巨大压力,而一部分压力同样来自印度。 印度单方面暂停《印度河河水条约》部分条款,导致巴基斯坦的“粮仓”旁遮普省灌溉用水锐减三分之一,农业命脉受到严重威胁。 面对经济上的外部压力,叠加了内部产业的困境,导致巴基斯坦本土的钢铁产业基础薄弱,年产能仅600万吨,远远无法满足800万吨的市场需求。 而中国钢材凭借价格优势大量涌入,让本就挣扎的巴基斯坦钢铁企业雪上加霜。 早在2017年,巴基斯坦就首次对中国连铸坯材征收了24.04%的反倾销税,直到五年期满后,这项措施又被延长了三年。 因此,这次所谓的第二次复审,不过是为继续维持高关税寻找法律依据。 对于经济拮据、工业基础不强的巴基斯坦而言,保护钢铁这种关乎大量就业和税收的产业,几乎是一种本能反应。 启动反倾销调查,是夏巴兹政府打出的一张“经济牌”,主要安抚国内企业,缓解经济压力,避免社会矛盾激化。 所以,巴基斯坦一手紧握军事合作的“安全牌”,一手打出贸易保护的“经济牌”,看似左右互搏,实则是一种精明的平衡术。 夏巴兹政府试图清晰地划出一条线,在战略安全上,巴基斯坦是中国最可靠的盟友,但在经济利益上,它同样是一个有自身诉求和底线的独立主权国家。 正是这种内在的张力,恰恰反映了巴基斯坦在国际舞台上“走钢丝”的现实,一方面,军购账单数字巨大,过度依赖外部输血可能加剧财政负担。 而另一方面,反倾销虽然短期内保护了本土产业,却可能抬高国内基建成本,甚至引发中方不满,影响到中巴经济走廊等更宏大的合作项目。 虽然巴基斯坦国内对此也并非没有争议,但有一些人也担心这种做法会因小失大。 当然,双方也并非没有新的出路,比如,与其在关税上反复拉扯,不如探索更深度的产业合作,像在瓜达尔港共建钢铁厂,既能利用中国的技术和管理,又能满足巴基斯坦本地需求并辐射周边市场,这或许才是真正双赢的解法。 国家间的关系,即使亲如“巴铁”,也终究是利益的博弈与现实的妥协,在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巴基斯坦的任何选择,都难免带上几分无奈与精明。
南亚暗战曝光:巴铁用手机塔当武器,印度战机成了“睁眼瞎”当全世界盯着印巴边境的
【10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