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当刑场的毒针刺入刘连昆血管时,这个曾佩戴两岸少将衔的叛徒,终于用命

大气磅礴展豪情 2025-07-07 12:02:58

1999年8月当刑场的毒针刺入刘连昆血管时,这个曾佩戴两岸少将衔的叛徒,终于用命还了欠祖国的血债。 北京某处刑场,59岁的刘连昆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这个曾经穿过两岸军装的少将,为7年间谍生涯画下句号。 事情要从1992年说起,彼时的刘连昆正值仕途瓶颈期,担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长多年,晋升之路似乎已到尽头,让他焦虑的是,儿子经营的医疗器械公司陷入资金困境,急需大笔资金周转。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自称台商的中年男子王宝元出现在广州白天鹅宾馆,这位看似普通的商人实际身份是台湾军情局第六处副处长,专门负责大陆军方高级干部的策反工作。 王宝元显然做足了功课,他准确把握住刘连昆的心理状态,先是大谈台海两岸经贸合作前景,再话锋一转,提及内地军工企业改制中的商机,当晚王宝元直接拿出2万美元现金作为“见面礼”。 这笔钱在1992年绝对是天文数字,按当时汇率计算,相当于17万人民币,足抵刘连昆20年工资收入。面对这笔巨款,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心理防线瞬间崩塌。 王宝元趁热打铁,向刘连昆描绘了一幅诱人蓝图:每月3500美元固定报酬,重要情报还有额外奖金,退休后可安排到美国或台湾养老。作为回报,只需要提供一些“无关紧要”的军事资料。 刘连昆很快交出了第一批12份机密文件,包括我军新型武器装备技术参数和东南沿海重要军事设施布防图。这些在他看来的“纸面文字”,实际上涉及国防核心机密。 台湾军情局对这批情报如获至宝,当即将刘连昆列为“战略级情报源”,内部代号“少康二号”,为进一步笼络他,台方还特意授予其“少将”军衔,让他成为同时佩戴两岸将星的“双面间谍”。 此后7年间刘连昆像定时提款机一样,源源不断向台方输送军事机密,每月3500美元报酬准时到账,重要情报的奖金从几十万到上百万新台币不等,金钱的诱惑让他彻底沦为台湾的情报棋子。 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刘连昆的叛变行为达到顶峰,他将解放军导弹演习的准确时间、地点、规模等核心信息全盘托出,台军提前72小时进入战备状态,使得我军原定的震慑效果大打折扣。 严重的是台军根据刘连昆提供的情报,摸清了解放军在福建、广东等地的部队部署情况。这些信息一旦被敌对势力掌握,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1999年3月国家安全机关在例行电子侦察中发现,北京某涉外酒店频繁出现异常无线电信号。技术人员经过数天监控,锁定信号发射源与一名军队高级干部的活动轨迹高度重合。 根据这条线索,侦查人员很快将目标锁定刘连昆,在其住所搜查时,办案人员发现了大量涉密文件复印件、微型胶片相机等间谍器材,以及数量可观的美元现金。 面对铁证如山,刘连昆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他交代了与台湾军情局接触的全过程,承认7年来共向对方提供各类军事机密100余份,累计收受金钱折合人民币数百万元。 1999年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刘连昆间谍案进行宣判,法院认定被告人刘连昆利用职务便利,长期向境外间谍组织提供国家军事机密,其行为已构成间谍罪,且情节特别严重,依法判处死刑。 这起案件也成为军队干部教育的反面教材,在后来的保密教育课堂上,讲师们常用刘连昆的例子警示官兵:贪欲一旦打开缺口,就会像决堤的洪水,最终将自己彻底淹没。 如今刘连昆离世20多年,但这起间谍案带来的教训依然深刻,它提醒每一个身处要职的军队干部,手中掌握的不仅是个人前途。 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筹码,绝不能因一己私利而背叛职责,军装可以脱下,但军人的忠诚品格应该伴随终生。刘连昆用自己的生命为这句话做了最沉痛的注解。 信源: 新华社《原解放军少将刘连昆被执行死刑》 人民日报海外版《从刘连昆案看军队反腐》 军中反腐 重拳出击——光明网

0 阅读:1
大气磅礴展豪情

大气磅礴展豪情

大气磅礴展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