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后产生了太多谜团,萨达姆死后10多年,大俄终于掀开了美国的遮羞布,原来,美国用精湛的演技骗过了全世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距离萨达姆·侯赛因被处决已经将近十八年,但伊拉克战争留下的伤痕与疑问,却远未尘埃落定。 当年美国信誓旦旦的表示,宣称发动战争是为了铲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解放备受压迫的伊拉克人民。 而这套说辞后来被证明,不过是一场精心包装的骗局。 当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于联合国安理会拿出的那管“白色粉末”,或许堪称这场骗局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 2003年,他言之凿凿,声称这是伊拉克研制生物武器的铁证,并一口咬定萨达姆拥有8500升炭疽杆菌。 那时鲍威尔的“表演”极具煽动性,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词汇被反复强调,而这一切的起点,或许要追溯到2001年。 当时“9·11”事件阴云未散,美国国会山又发生了炭疽邮件袭击,造成多人死亡。 这起至今疑点重重的案件,恰好为两年后的战争动员提供了完美的恐慌背景,尽管国际社会普遍质疑,但美国还是绕开联合国,悍然发动了战争。 谎言终究需要服务于一个真实的目的,那么,藏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个借口之下的,究竟是什么?答案几乎是公开的秘密:石油。 早在80年代,萨达姆推行石油国有化,将资源从美国公司手中收回,并将大部分利润用于改善民生。 而那时的伊拉克,凭借石油收入一度成为中东富国,人均GDP高达3800美元,社会福利完善,女性甚至可以不戴头纱自由出行。 一个独立且富裕的产油国,显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所以萨达姆的国有化政策,无疑触动了美国石油资本的根本利益,也让他自己成了必须被拔除的目标。 后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军事行动,核心目的就是不受控制地掠夺石油资源。 只有推翻萨达姆,扶植一个亲美但孱弱的政权,才能确保对这片黑色黄金的长期控制。 但进一步看,美国的算盘又岂止石油这么简单,一个强大的、统一的伊拉克是中东地区不可忽视的稳定力量,但也可能成为美国推行地区战略的障碍。 因此战争不仅推翻了萨达姆,更彻底打碎了伊拉克的国家机器,制造了一个持久的权力真空。 随后在这片废墟之上,美国便可以安插代理人,通过其设立的管理机构,深度影响伊拉克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让对方彻底沦为一个予取予求的附庸。 后来萨达姆被捕时,美军从他藏身处搜出的十七箱美元至今去向不明,也为这场资源掠夺增添了又一注脚。 然而,建立在谎言之上的“解放”,带给伊拉克人民的却是无尽的灾难,八年战火,曾经的富饶之地沦为焦土,经济崩溃,基础设施尽毁,数十万平民在冲突中丧生,无数家庭流离失所。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战争结束后,无论是联合国核查小组还是美军自己,掘地三尺也没能找到传说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这个弥天大谎不攻自破,连美国人自己也渐渐不再掩饰。 到了2008年,时任总统小布什访问巴格达,当他还在宣称这场战争对“世界和平很重要”时,一名伊拉克记者将自己的鞋子朝他奋力扔去——在阿拉伯文化里,这是极大的羞辱,背后是整个国家压抑不住的愤怒。 直到2020年,时任总统特朗普更是公开嘲讽鲍威尔当年的行为,而副总统哈里斯也曾在一次讲话中不慎失言,承认美国过去的战争就是为了石油。 至于鲍威尔本人,这个曾经声望卓著的将军和外交官,因为这管“洗衣粉”,其政治生涯永远蒙上了一层洗不掉的污点,被嘲笑了近二十年。 从伊拉克战争到后来的叙利亚“白头盔”事件,世界一次次看到,美国如何娴熟地利用媒体、制造恐慌、编造借口,为自己的军事干预铺路。 正如其高官所言,“我们撒谎、我们欺骗、我们偷窃”,这套美式霸权逻辑至今仍在横行。 伊拉克战争的悲剧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它警示着世界,当一个强权国家开始讲述一个“正义”故事时,人们或许更应该警惕故事背后没有说出口的真实意图。 【信源】萨达姆不是地洞里被抓的?美军士兵带走至少17箱美元?2022-01-02新民周刊
国人的肺都要被气炸了。一位外国留学生口出狂言“这个国家是我的”,不料冲上了热
【70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