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解放军剿匪追到了尼姑庵,在尼姑庵搜了一遍后,并未发现土匪,这时,一个

虎皮芳草潭 2025-07-02 01:27:49

1950年,解放军剿匪追到了尼姑庵,在尼姑庵搜了一遍后,并未发现土匪,这时,一个战士凑到排长耳边:“那个尼姑的胸脯鼓得不太对劲!”这话瞬间让气氛紧张起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在浙东山区的莲华庵里,一场看似寻常的剿匪搜查,因为一个细节凭空多了一丝诡异。 当时解放军侦察排长吴仕法带队搜了一圈,也没找到匪首的影子,正打算收队,一个年轻战士却凑过来压低声音说:“排长,那个小尼姑的胸脯,鼓得不太对劲。” 一句话,让庵堂里凝固的空气顿时紧张起来。 当时他们要抓的这个匪首叫刘子良,可不是什么草莽之辈,他当过国民党的上校参谋,脑子活,手段也狠。 国民党败退时,原鄞县县长俞济民给他画了个大饼,许诺“第三次世界大战马上就打,国军很快就回来”,还封他一个“浙东行署四明山游击支队司令”的空头衔。 但刘子良信以为真,便死心塌地留下来,与新政权为敌。 而在此之前,这家伙不是一般的兵痞,他当过宁波警察总队支队长,做过鄞县副县长,仗着权势贪得盆满钵满。 据说他在四明山里宴客,用的都是银餐具,骨子里的奢靡劲儿藏都藏不住,而他的另一面,是极度的凶残。 他制造的“梁弄惨案”导致上百名征粮队员牺牲,更下令用石头活活砸死五名地方干部,手上沾满了一百多条人命的鲜血。 因为读过军校,刘子良深谙游击战术,为人又狡猾,几次围剿都让他像泥鳅一样溜走。 直到1950年七月,他的残部被围困三天,弹尽粮绝,只好假意投降,当时负责整编的教导员还记得,刘子良当时穿着打了补丁的绸衫,缴械时手腕上却晃着一块瑞士表,这种刻意装出来的“落魄”,反倒把他的本性暴露无遗。 果不其然,投降不到半个月,他就趁哨兵换岗时夺枪杀人,一把火烧了三座粮仓,转眼消失在竹海里,之后更是从看守所越狱,又杀害两名哨兵,性质极其恶劣。 剿匪指挥部在给吴仕法下达追捕令时,特意点明了刘子良的两个致命弱点:一是贪图享受,二是极度好色。 后来侦察排正是从这两个弱点找到了突破口,很快,余姚村里就传来了线索,杂货铺老板说,有个“阔客”拿金戒指换走了烧酒和火腿;村口的寡妇也证实,有个“杀千刀的”掏出二十块大洋,要找女人陪酒。 所有线索都指向了刘子良,八月十二日,侦察班突袭匪窝,击毙了两名匪徒,可刘子良又一次跑了。 然而,吴仕法在现场拾得半盒胭脂,粉盒盖内嵌有一张面容清秀的女生小像,小像背后题有三字:“莲华庵”。 有老兵马上指出,那座庵堂正好卡在三条山间小道的交汇处,是藏人运货的绝佳地点,后来情报也显示,刘子良正是因为下山“偷腥”才暴露了行踪。 目标明确,部队立刻扑向二十里外的莲华庵,而到了之后果然发现,这座青砖庵堂处处透着不对劲,前院诵经声有板有眼,可功德箱里却结满了蛛网;厢房经卷堆放整齐,可一本《金刚经》底下,却压着一幅鸳鸯戏水的绣样。 那住持尼姑,自称“慧明”,面对盘问,她始终垂首合十,然而,她那宽大僧袖却没能全然遮蔽腕间闪烁的金镯子。 考虑到影响,吴仕法先派了一名小战士进去粗略搜查,战士出来后,便有了开头那一幕的汇报。 一个十七八岁的尼姑,身形却异常丰腴,这确实不合常理,吴仕法当即带队重返庵堂,这次搜得格外仔细。 他发现那位“慧明”眼神慌乱,而且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酒气,当吴仕法提出要搜查小尼姑的禅房时,她的脸色瞬间煞白。 禅房门一开,一股浓烈的酒气扑面而来,蒲团上扔着绣鸳鸯的肚兜,本该供奉佛经的经案上,竟摆着吃剩的酱肘子。 吴仕法一脚踢开挡路的酒坛,目光如炬,盯着面如死灰的尼姑,指着墙上那幅又窄又长的《南海观音图》冷冷问道:“佛家说五蕴皆空,可这画后面,藏着什么?”他早就注意到,画卷的云纹处留有新鲜的指印。 战士们上前一把撕开画轴,随着一声闷响,一扇夹墙暗门赫然洞开,一个男人正蜷缩在门后的米缸旁,绸衫上沾满草屑,手里紧攥着一把卡了壳的手枪,而那枪的撞针上,还挂着半截艳丽的口红,他就是刘子良。 谜底旋即揭晓,被俘的“慧明”哭诉道,她本来是慈溪女中的学生,在躲避战乱的时候,被刘子良的甜言蜜语哄骗,从而落入匪窝。 刘子良用金银首饰哄骗她假扮尼姑,为自己提供藏身之所,而她日益丰腴的身形,是因为已经怀有两个月的身孕。 匪首刘子良对此毫无廉耻,甚至得意地宣称:“庵堂产子,也算一段风流佳话!” 手上血债累累,越狱后又添新命,刘子良的罪行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所以1950年11月,宁波城隍庙公开宣判,刘子良被处以死刑,立即执行。 告示栏上张贴的统计数据表明,仅1949年浙东剿匪,就解救三百余名被掳妇女儿童,后来,刘子良伏法,他荒唐罪恶的一生就此终结…… 【信源】浙江人民出版社——《浙江剿匪纪实》,1991年版

0 阅读:0
虎皮芳草潭

虎皮芳草潭

虎皮芳草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