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认知里:只有无产阶级穷人才不怕死,富人、读书人都是怕死的。看清末民初后的几

香笺寄相思 2025-07-06 04:36:13

我们的认知里:只有无产阶级穷人才不怕死,富人、读书人都是怕死的。看清末民初后的几十年,却发现“诡异的”一幕:一些富二代、读书人,对于死,竟然毫不顾忌。 在我们的认知里,总觉得只有穷得叮当响的无产阶级才不怕死,毕竟他们没啥可失去的,而富人、读书人个个惜命如金。可清末民初这几十年,却冒出“诡异”一幕:一群富二代、饱读诗书的家伙,对死亡竟然毫不在乎。秋瑾、徐锡麟这些人不缺钱不缺学识,为啥偏要拿命去拼? 说起清末民初,那是个天翻地覆的年代。清朝摇摇欲坠,外国列强虎视眈眈,国内老百姓苦不堪言。按常理,日子过不下去的穷人最容易豁出去,反正活着也没啥盼头。可偏偏有些人,家里有钱有势,日子过得舒坦,却偏要跟死亡杠上。秋瑾、徐锡麟就是这群“另类”的代表。他们不光不怕死,还主动往枪口上撞,这到底是为啥? 咱们先来看看这俩人的背景。秋瑾,1875年出生在浙江绍兴,家里老有钱了,祖父管过厦门城防,父亲是地方官。她从小没吃过苦,读书写字样样行,连剑术和骑马都玩得溜。徐锡麟也差不多,1873年出生,绍兴富商家的少爷,家里有田有铺子,妥妥的富二代。这俩人要啥有啥,按说该安安稳稳过日子,可他们偏不,非要干革命。这不奇怪吗? 要搞懂这事,还得从他们的教育说起。那年头,能读书识字的都是少数,更别提出国留学了。秋瑾和徐锡麟不光读了书,还跑去日本开了眼界。秋瑾1904年扔下老公孩子,一个人跑到日本留学,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学革命理论,还练军事技能。徐锡麟1903年也去了日本,加入光复会,一心想着推翻满清。这俩人可不是随便玩玩,他们学的都是真本事。 日本那会儿是亚洲最开放的地方,西方来的民主、共和、民族主义啥新鲜玩意儿都有。秋瑾在那儿接触到女权思想,觉得女人不该被绑在家里,得跟男人一块儿救国。徐锡麟呢,盯着满清的腐败和列强的欺压,立志要恢复汉人江山。他们的教育和国际视野,让他们看到国家的烂摊子和未来的希望,这可不是光靠钱能买来的觉悟。 有人可能会问:有钱有文化的人,为啥不老老实实享受生活,非要搞革命?这就得说到理想的力量了。咱们普通人觉得,活着最重要,吃饱穿暖就行。可对秋瑾、徐锡麟这帮人来说,活着不是目的,活得有意义才重要。他们看到清朝那副德行——内斗不断,外敌入侵,百姓水深火热,心里憋着一股火。 秋瑾写过不少诗,比如“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话听着就热血沸腾。她不光是说说,还真干了,1907年在绍兴办女子学校,暗地里训练革命骨干。徐锡麟更猛,用家里的钱买了个官职,在安徽安庆混进警察厅,偷偷攒力量。他们知道革命有风险,随时可能掉脑袋,可他们就是不怕。为啥?因为他们信,信这个国家能变好,信自己的命能换来大伙儿的未来。 一般人觉得,只有穷人才不怕死,因为他们没得选。可秋瑾和徐锡麟的“不怕死”,跟阶级没啥关系。他们不是没钱花,而是有更高的追求。富人怕死,是因为怕失去享受;他们不怕,是因为他们眼里装着比享受更大的东西——民族、国家、理想。 这帮人的教育背景和国际视野,让他们比普通人有更广的胸怀。他们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整个民族的翻身。秋瑾在日本看到列强怎么欺负中国,气得牙痒痒,回国后就下定决心要干大事。徐锡麟也一样,他不是冲着个人富贵去的,而是想让汉人扬眉吐气。他们的财富和学识,反而成了革命的助力,让他们有资源、有能力去推动大事。 秋瑾和徐锡麟的结局都不咋好,但他们的死不是白死的。1907年,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巡抚恩铭,起义没成,自己被抓,当场被挖心处死。没几天,秋瑾在绍兴也被捕,宁死不招,上了断头台。这俩人的血没白流,他们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秋瑾的诗被印成小册子到处发,连戏台子上都开始唱他们的故事。 他们的牺牲让更多人看清了清朝的真面目,也点燃了革命的火苗。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清朝倒台,中华民国成立,秋瑾和徐锡麟被封为民族英雄。他们的死,直接影响了革命进程,激励了一大群人站出来。 回头想想,咱们老觉得富人怕死,穷人不怕,其实是刻板印象。怕不怕死,不看你兜里有多少钱,而看你心里装着啥。秋瑾和徐锡麟这帮富有的读书人,不是天生不怕死,而是被教育和理想逼着往前走。他们有钱有学识,却没拿这些去享福,而是拿来救国。

0 阅读:602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7

用户10xxx77

3
2025-07-06 07:23

有觉悟,才能真正不怕死。

醉翁

醉翁

2
2025-07-06 07:34

大义和生存,读书而知义,蝼蚁知生存,民族大义就是不让老百姓如蝼蚁,不让国家积贫积弱,恩铭对徐锡麟个人有恩,却遭徐刺杀,非徐锡麟忘恩负义,而心中有大义激发民众使然。感谢中华民族总是有徐锡麟、秋瑾、林觉民等英雄义士。

用户10xxx26

用户10xxx26

1
2025-07-07 01:44

先烈早把自己当作劳苦大众的一员而为劳苦大众而慷慨赴死了,是不是无产阶级出身有什么区别?只看出身不看结果是形而上学。

猜你喜欢

香笺寄相思

香笺寄相思

香笺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