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张大千散尽家财,弄到了三张飞机票。这架飞机,是最后一架离开成都的飞机

思念如潮心难安 2025-07-05 23:26:51

1949年,张大千散尽家财,弄到了三张飞机票。这架飞机,是最后一架离开成都的飞机。后来,齐白石和徐悲鸿,都给张大千写劝返信,可是张大千却无动于衷,反而开始了环球旅行… 张大千,原名张正权,1899年出生在四川内江一个书香门第。家里不算富裕,父亲张怀忠做生意赔了本,母亲曾友贞靠刺绣和画花鸟画养家糊口。张大千排行老八,小时候常穿哥哥的旧衣服,母亲常唠叨:“别看现在穷,长大了未必没出息。”他九岁那年,见母亲在油灯下画画,觉得特神奇,就开始跟着学。十岁时,他已经能写春联卖钱,帮家里减轻点负担,画画的天赋也慢慢显出来了。 1916年,他跟表姐谢舜华订了婚,可第二年表姐就病逝了,他难过了好一阵。1917年,他跑去日本京都学染织,顺便练画画。1919年回国后,他在上海拜了曾熙和李瑞清两位老师,专攻魏碑和国画,跟哥哥张善孖一块儿搞了个“大风堂”画派。1932年,他搬到苏州网师园,跟黄宾虹、吴湖帆这些大咖交流,画技越来越牛。1941到1943年,他跑去敦煌临摹壁画,花了两年多,画了几百幅,1944年在重庆办展,名声一下子就炸了。 张大千的感情生活也挺热闹。1920年,母亲给他安排了第一任太太曾正蓉,他不太乐意,婚后仨月就跑上海去了,在那儿认识了15岁的黄凝素,两人聊艺术聊得投缘,就结了婚,生了八个孩子。1935年,他在北平娶了第三任太太杨宛君,她会唱京韵大鼓,没生娃。1947年,他又跟18岁的徐雯波结了婚,她是他女儿的同学,后来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这几段婚姻虽然丰富了他的生活,可家里关系也挺乱。 1949年12月,张大千决定离开成都,那时候局势乱得不行,他通过老朋友张群的关系,拿出了全部家当,才弄到三张飞往台北的军用机票。他带着第四任太太徐雯波,还有二太太黄凝素的小女儿,登上了最后一班离开成都的飞机。那飞机票可不是随便能弄到的,他把多年攒下的钱都花光了,就为了这一走。 走之前,他收拾了几十幅敦煌壁画临摹稿,这些是他心头肉,舍不得丢。他为啥这么急着走?有人说是因为他觉得国内待不下去了,艺术没法安心搞;也有人猜他是不想卷进乱七八糟的事儿里。齐白石和徐悲鸿听说他要走,赶紧写信劝他。齐白石说国难当前,艺术家得留下出力;徐悲鸿也劝他别扔下蜀地的根。可张大千收到信后,压根没动摇,他跟朋友说:“画画的人,得有大天地。”说完就收拾东西,继续往外跑。 从成都到香港,再到更远的地方,他这一走,不光是换了个地方生活,更像是给自己艺术人生开了个新篇章。那时候,他已经50岁了,按理说该安稳下来,可他偏不,非要出去闯一闯。有人说他任性,有人说他有远见,反正这一步,他是走得坚决。 1949年离开成都后,张大千先到了香港,待了没多久,又跑去印度。1950年,他在印度大吉岭临摹阿旃陀壁画,还写了《大吉岭诗稿》。1953年,他移居巴西圣保罗,买了150亩地,建了个“八德园”,弄得跟中国园林似的。他在那儿画了不少泼墨山水,风格越来越独特。1969年,他搬到美国加州卡梅尔,买了“可以居”和“环筚庵”,在松树林和海风里画出了《秋曦图》这样的晚年大作。他还跟毕加索聊过画,学了点西洋技法,1958年凭《秋海棠》拿了纽约国际艺术学会的金奖。 1978年,他回到台北,住了“摩耶精舍”,院子里种满了花草,他常一个人画画。那几年,他跟日本女子山田喜美子通信,徐雯波也没管。1983年4月2日,张大千因心脏病去世,84岁。他死前立了遗嘱,94%的遗产给了徐雯波,剩下的一点分给了其他太太和孩子。曾正蓉一直守着老宅,帮着带徐雯波的孩子;黄凝素离婚后跟个小职员过了日子,晚年过得不太好;杨宛君被送回北平,孤零零的;徐雯波拿了画作,晚年还算安稳。 张大千的艺术成就没法否认,他的泼墨山水开了新路子,被人叫“东方之笔”。他这一辈子,画画没停过,走遍了大半个世界,把中国画带到了国际舞台上。 张大千1949年散尽家财离开成都,是固执还是明智?这一走,成就了他的艺术巅峰,却也让他跟故土渐行渐远。如果他没走,留在大陆,他的画风会变成啥样?他的泼墨山水对今天的中国画有啥启发?大伙儿有啥想法,欢迎留言聊聊,看看这位国画大师的选择到底值不值。

0 阅读:38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