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有道理的话:“蝉不懂禅,枉称知了;吏只为利,枉为公仆;蛙只会哇,枉叫田鸡;男

思念如潮心难安 2025-07-04 12:54:40

一句有道理的话:“蝉不懂禅,枉称知了;吏只为利,枉为公仆;蛙只会哇,枉叫田鸡;男人畏难,枉为丈夫;医为利益,枉穿白衣。鳖不知数,枉称王八。宁在人前全不会,莫在人前会不全,万丈深渊终有底,三寸人心不可量。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历史里总有些人,表面风光无限,内里却藏着让人瞠目结舌的秘密。和珅,清朝乾隆时期的“大红人”,就是这么个家伙。他靠聪明才智爬上高位,却因贪得无厌摔得粉身碎骨。才华横溢的他,真能做到“宁在人前全不会”吗?还是说,他那颗深不可测的心,早就在权势和财富的深渊里迷失了方向?接下来,咱们一起扒开和珅的故事,看看这家伙到底是怎么回事。 和珅,1750年7月1日生在北京西直门内驴肉胡同,家里是满洲正红旗的武官出身。他爹常保,当过福建副都统,听着挺威风,可家里其实不富裕。和珅三岁那年,妈因为难产没了,爹常年在外打仗,他和弟弟和琳跟着继母过日子。继母对他俩不冷不热,小小年纪的和珅就得学会看人脸色,日子过得紧巴巴,也让他早早变得机灵又韧性十足。九岁,他进了咸安宫官学,算是满洲贵族子弟的“贵族学校”。这家伙天生脑子好使,满、汉、蒙、藏四种语言不在话下,四书五经倒背如流,诗词书法也拿得出手,连大才子袁枚都夸他和弟弟“少小闻诗通礼”,这底子可不一般。 1769年,19岁的和珅继承了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算是正式踏进官场。1772年,22岁时,他当上了三等侍卫,开始在宫里混。1775年,他在乾清门当御前侍卫,这时候他的才华彻底爆发了。传说有一次,乾隆看《孟子》看入迷,天黑了看不清小字,让和珅点灯。和珅顺口问了句皇上想看哪段注释,然后张嘴就背了出来,流利得跟背课文似的,乾隆直接看傻了。从那以后,和珅就成了乾隆眼里的“宝”。1776年,27岁的他连跳好几级,当上了户部侍郎、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还得了在紫禁城骑马的特权,家族也被抬进正黄旗。1780年,他升到户部尚书、御前大臣,权势滔天。1790年,他儿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最疼的十公主和孝公主,和珅直接成了皇亲国戚。这家伙的升官速度,简直跟坐火箭似的,全靠脑子活、会来事,还有乾隆的偏爱。 和珅爬到高位,本该为国出力,可他偏偏把官场当成了发财的门路,活脱脱应了“吏只为利,枉为公仆”。他在崇文门管税务八年,时间长得离谱,借着收税的便利,大手大脚往自己兜里捞钱。有回南方进贡了一批贵重玉器,本该送进国库,他却让人直接拉到自己家,塞进密室藏起来。地方官为了巴结他,送礼跟流水线似的。有个盐商送了一箱金子,和珅掂了掂,第二天就帮人摆平了麻烦。他还安插亲信,把朝中肥差都抓在手里,织成一张贪腐的大网。1782年,他手下郭泰和于易简贪污暴露,他硬是保下来,只让俩人自尽,自己屁事没有。他还故意拖长中西部的战事,报假军费、编假战功,钱全进了自己腰包,国库被掏空,百姓税越加越重。有回他在朝堂上跟乾隆说某地叛乱平了,其实仗还在打,军费早被他吞了。他家房子修得比皇宫还气派,楠木盖的“安德堂”仿宁寿宫,园子引什刹海的水,摆明了僭越。这家伙贪得没边,抄家时墙里挖出两万多两金子,地窖三百万两银子,珍宝堆满屋,值十一亿两银子,够清廷用十五年! 和珅的好日子到头了。1799年2月7日,乾隆一死,嘉庆立马翻脸。2月12日,他下令抓了和珅,列了二十条罪状,什么泄露皇太子机密、不敬皇帝、擅权乱政、贪污受贿,全都抖了出来。最要命的是,乾隆立皇太子前一天,和珅跑去给嘉庆献了个如意,想拍马屁,结果踩了嘉庆的雷区。还有延误军务、结党营私、僭越礼制,条条罪名坐实。审判快得像过场,亲王大臣一块儿审,证据确凿。2月22日,嘉庆让他自尽,留了点面子给乾隆,没公开砍头。和珅被关进冷冰冰的牢房,拿了块白布了结了自己。抄家时,官员们进了他家,墙里金子堆成山,地窖银子摞成堆,家产一千万两银子,外加无数古玩字画,值半个清廷二十年的收入。他儿子丰绅殷德靠着公主身份保住点家底,可家族早就垮了。这结局,真是“万丈深渊终有底,三寸人心不可量”,和珅聪明一世,愣是被自己的贪心给坑死了。 和珅这人,脑子好使是真的,可惜全用在了歪门邪道上。他要是能老实点,谦虚点,按“宁在人前全不会,莫在人前会不全”的路子走,没准能善终。可他偏偏啥都想要,权要抓,钱要捞,最后啥都没保住。他的故事让人感慨,才华要是没底线撑着,就是给自己挖坑。乾隆宠他,可也害了他;朝堂制度松散,也给了他钻空子的机会。和珅倒了,清廷也没好到哪去,吏治照样烂,百姓照样苦。这家伙的下场,既是他自己的报应,也是那时候官场的一个缩影。

0 阅读:0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