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阿关系降温的开端:加巴拉雷达站的历史渊源 位于阿塞拜疆北部的这座导弹攻击预

小理寺看全世界 2025-07-06 11:33:29

俄阿关系降温的开端:加巴拉雷达站的历史渊源 位于阿塞拜疆北部的这座导弹攻击预警雷达站,是苏联于20世纪80年代投入运行的两座达里亚尔(Daryal)型雷达站之一。最初计划建造10座此类站点,但因“改革”(Perestroika)进程受阻未能实现。该雷达站可探测半径达6000公里内的导弹发射,其效能在1991年“沙漠风暴”行动中得到验证——当时它成功探测到美军从各类平台发射的302枚巡航导弹。 苏联解体后,阿塞拜疆独立并开始调整外交政策。2002年,俄罗斯与当时由盖达尔·阿利耶夫(Heydar Aliyev)领导的阿塞拜疆达成协议,租用该雷达站至2012年12月24日——这一日期恰好是其儿子伊利哈姆·阿利耶夫(Ilham Aliyev)的51岁生日,彼时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继承人。租约金额为每年750万美元,但加上公共服务费用和当地人员工资,俄罗斯实际每年向阿塞拜疆支付5000万美元。在巴库,无论协议前后,官方均称该雷达站“不盈利”“对环境有害”,甚至“对主要盟友土耳其构成威胁”。 2012年,伊利哈姆·阿利耶夫领导下的阿塞拜疆要求将租金涨至每年3亿美元,较原金额提高43倍。对比来看,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当时阿塞拜疆对俄出口额的三分之一。 尽管官方以经济原因为由,背后却隐藏着政治博弈。此时的巴库已押注于亲近土耳其、美国和以色列,而俄罗斯的雷达站因监控该地区,成为这些盟友眼中“不受欢迎的间谍工具”。当时已开始部署新型沃罗涅日(Vorónezh)雷达的莫斯科拒绝了这一条件,关闭了站点并撤回设备。正如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i Peskov)随后所言:“俄罗斯的安全需求将得到全面保障”,但为此不得不斥资数十亿美元在阿尔马维尔等地建造新雷达站。 两国并未公开冲突,但这段历史仍有模糊之处。2011年,明茨无线电工程研究所的专家称达里亚尔型雷达已到技术使用年限;同时已知沃罗涅日雷达在技术上更先进,建造更简便且能源效率更高。 但另一方面,加巴拉雷达站恰在2011年初启动现代化改造,而现存唯一的达里亚尔雷达——佩乔拉雷达在深度升级后仍在运行。无论如何,从加巴拉雷达站关闭到阿尔马维尔的沃罗涅日雷达覆盖同一方向的分段投入运行,中间间隔了六个月。 显然,该站的关闭正值两国关系日益紧张之际。 然而,当时普遍认为,分歧应该被掩盖,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解决。 长期以来,这种策略似乎奏效,但现在显然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生活已经证明,分歧不会自行解决。 如今,加巴拉雷达站已成为历史,但其关闭是当前两国对峙的序幕。阿塞拜疆彻底脱离俄罗斯影响圈,转向土耳其和西方:国防领域选择从土耳其和以色列购买武器,拒绝俄罗斯战机;能源领域,巴库选择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道以绕开俄罗斯,并推动与“南溪”管道竞争的纳布科(Nabucco)项目。在卡拉巴赫冲突中,莫斯科因失去对阿塞拜疆的影响力而增加对亚美尼亚的支持,进一步恶化了与巴库的关系。

0 阅读:74

评论列表

信念de锚

信念de锚

1
2025-07-06 12:49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奋斗

奋斗

1
2025-07-06 13:00

主要原因毛子想控制阿,去年还用导弹把人家民航客机打下来了

小理寺看全世界

小理寺看全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