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熊向晖已经63岁了,他从领导的岗位上退下来了,当叶剑英知道后,有点生气地对熊向晖说,你怎么退下来了,怎么也不和我打声招呼?叶剑英认为,熊向晖的能力强,也比较年轻,不应该退下来,应该再发挥余热,他是想让熊向晖到荣毅仁领导的中信集团担任党组书记兼副董事长的。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出身富贵,却甘愿隐姓埋名;他身处敌营,却为革命立下奇功;他本可安享晚年,却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再次出发,他就是熊向晖,一个经历过三次重大人生转折的共产党人。 1919年,熊向晖出生在山东掖县一个殷实之家,他的父亲是民国时期的湖北高等法院庭长,优渥的家境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1936年,年轻的熊向晖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看似前程似锦。 那时的中国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抗日救亡的呼声在校园里此起彼伏,在同学蒋南翔的影响下,熊向晖逐渐接触到进步思想,1936年底,他做出了改变一生的选择——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个选择很快带来了一项特殊任务,1937年,组织看中他的家庭背景和才干,决定派他潜入国民党军队内部,在周恩来的亲自过问下,熊向晖开始了他的地下工作生涯。 凭借出色的能力,熊向晖很快获得了胡宗南的赏识,从普通文员做起,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进入黄埔军校深造的机会,毕业后,他被派回胡宗南身边,逐步成为掌管机要的核心幕僚。 1943年,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让熊向晖面临生死考验,他在军事会议记录中发现,蒋介石密令胡宗南率50万大军突袭延安,情况危急,但熊向晖沉着应对,他借外出采买为由,冒险将情报传递给组织。 消息传到延安后,中共及时做出部署,当胡宗南的军队抵达时,延安已安全转移,更重要的是,这一军事行动的曝光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对,最终不得不偃旗息鼓。 泄密事件引发了胡宗南的大规模内部调查,作为机要秘书,熊向晖首当其冲,但他临危不乱,反而建议对所有接触过计划的人员进行排查,这个看似公正的提议不仅化解了对自己的怀疑,还让调查的矛头指向了其他方向。 1947年,历史重演,熊向晖再次获取了胡宗南率军进攻延安的情报,并成功预警,当国民党军队到达时,延安又一次成了空城,这次军事行动的失败,让蒋介石不得不亲自到前线督战,但为时已晚。 随着战局发展,胡宗南对这位能干的副官越发器重,甚至送他到美国留学深造,在凯斯西储大学,熊向晖一边攻读政治经济学,一边继续为党工作,到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时,他毫不犹豫地放弃即将到手的学位,回到了祖国。 至此,熊向晖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二次重大转折,当他终于能以真实身份出现在组织面前时,周恩来亲自带他参加起义将领聚会,当众介绍:"这是我们的同志,如今归队了,"十二年的地下工作,让这位特工创造了情报战线上的传奇。 从隐蔽战线到外交舞台,熊向晖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他的英语能力和国际视野得到重用,被调入外交部工作,在周恩来的指导下,他很快成长为外交战线的骨干力量。 二十多年里,熊向晖先后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办公厅副主任等要职,参与了多次重大外交活动,随后,他又调任中央调查部和统战部副部长,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到1982年,已年过六旬的他认为是时候给年轻人让路,便提交了退休报告。 然而,命运再次对他开了个玩笑,这份退休报告辗转到了叶剑英元帅手中,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百废待兴,特别需要既懂外事又熟悉经济的人才,叶帅和聂荣臻一致认为,63岁的熊向晖正是经验最为丰富的时候,不应就此退下。 这成了熊向晖人生的第三个重要转折点,经过组织动员,他接受了中信公司党组书记、副董事长的任命,当时的中信,是改革开放的重要试验田,承担着吸引外资、推动经济改革的重任。 在中信的岗位上,熊向晖展现出了过人的管理才干,他与荣毅仁分工配合,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共同推动企业发展,面对人员编制等难题,他提出务实的解决方案,为公司早期发展解决了不少困境。 尽管1983年身体出现问题,但在组织挽留下,他继续坚持工作,直到1985年,他才卸任党组书记,专任副董事长,在他的努力下,中信逐渐成长为中国最早开展国际业务的重要央企之一。 1989年,熊向晖终于完全退休,此时的他已经70岁,但仍然心系国家发展,他开始整理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先后完成《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地下十二年与周恩来》等回忆录,为中国革命史和建设史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信息来源:央广网——熊向晖:一个人顶几个师;宝鸡政法——1976年熊向晖接到叶选基电话后,吩咐妻子:把叶帅给的茅台拿出来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1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