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五国目前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去极端伊斯兰化的目标,就在七月初,哈萨克斯坦总统签署行政命令,禁止在公共场所穿着妨碍面部识别的服装。该禁令适用于除医疗和防护等法定规定,情形以外的所有情况。也就是说,哈萨克斯坦不准穿黑色罩袍,更不准蒙住脸部。当然在医疗和防范疾病方面,是可以蒙住脸部,正常情况下不可以!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一纸禁令,宣布除医疗和防护需求外,公共场所禁止穿着遮挡面部的服装,而这个看似简单的规定,其实是中亚五国二十多年去极端化努力的收官之作。 回溯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的中亚就像个没有门锁的院子,极端势力趁虚而入。 最惨的要数2004年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连环爆炸案,47条人命就这么没了,当时的中亚,极端分子四处活动,百姓出门心惊胆战,外资纷纷撤离,经济一落千丈。 2011年,哈萨克斯坦率先出手,颁布《宗教活动与宗教组织法》,开始系统性清理极端势力。 紧接着,其他中亚国家也纷纷跟进:乌兹别克斯坦修订宗教法,简化正常宗教场所登记流程;塔吉克斯坦加大执法力度,光是2019年就破获了1211起涉恐案件。 各国还开展了多层次合作,从联合反恐演习到情报共享,再到跨境追捕,形成了立体化打击网络。 “和平使命-2021”演习就是个典型例子,多国部队联手演练,就是要给极端势力传递明确信号:这片土地容不下他们。 到了2020年,中亚五国的反恐策略开始向文化层面延伸,他们意识到,光靠打击还不够,得从根本上切断极端思想的传播。 于是哈萨克斯坦成立了传统服饰研发中心,把民族服装改良得更时尚实用;乌兹别克斯坦则大力推广本土语言文化,限制外来影响。 这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确实显著。街头不再有蒙面人,取而代之的是穿着民族服饰的年轻人。中亚地区的旅游业蓬勃发展,2023年哈萨克斯坦接待中国游客就达到21.7万,这些数字最能说明问题。 一场文化重塑运动悄然在中亚大地上展开。 哈萨克斯坦开始淘汰黑色罩袍,换上了色彩斑斓的民族长裙;乌兹别克斯坦把列宁广场改成独立广场,学校教学转用本国语言;土库曼斯坦甚至要求所有人在公共场合必须穿民族服饰。 而各国的去极端化措施看似强硬,实则精准。 比如哈萨克斯坦的禁令就给医疗和防护需求开了绿灯,乌兹别克斯坦简化了正常宗教场所的登记手续,把管理重点放在预防极端思想渗透上。 但国际社会对这波改革反应不一,有人说这侵犯了宗教自由,但法国早在2011年就实施了类似禁令,欧洲人权法院也认定这种做法合法。 事实上,中亚各国的政策比欧洲更灵活,既保障了公共安全,又给正常宗教活动留了空间。 不得不说,成效是显而易见的,过去五年,哈萨克斯坦成功挫败了17起恐怖袭击阴谋,捣毁了23个极端团伙。 而经济上,外资开始回流,旅游业蓬勃发展,塔吉克斯坦的游客增长率甚至达到了390%。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 阿富汗局势动荡给中亚带来持续压力,一些极端组织还在暗中活动,但中亚五国已经找到了正确路径:用法律划定底线,用教育疏导民心,用文化重建认同,用经济促进发展。 从蒙面黑袍到民族服饰,从极端思想到文化自信,中亚用了二十多年完成了这场静悄悄的革命。 其实这不仅是一场去极端化运动,更是一次成功的文化重塑,托卡耶夫的那句“与其穿黑袍,不如着民族服饰”,道出了整个地区的共同心声。
中亚五国目前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去极端伊斯兰化的目标,就在七月初,哈萨克斯坦总统签署
素衣舞雪翩
2025-07-05 20:33:46
0
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