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张艺谋带着30多人访美,期间找到王洛勇,想观看他主演的歌剧《西贡小姐》。王洛勇找老板拿票。领票时被告知,票价4000美金,要从他的工资扣。 王洛勇,1958年出生在河南洛阳,家里条件一般,父母是搞工程的,搬到洛阳后才算安顿下来。他小时候就对艺术感兴趣,舅舅教他吹笛子,第一首曲子是《抬头望见北斗星》,他吹得磕磕绊绊,但乐在其中。少年时,他迷上京剧,加入湖北十堰京剧团,发现《智取威虎山》里圆号的声音特别带劲,主动要求学。他被送到湖北歌舞团,宿舍里全是乐谱,每天练到嘴唇发麻。后来考进武汉音乐学院,学了圆号和作曲,舞台经验一点点攒起来。毕业后回京剧团,演戏时台下掌声不断,他觉得自己找对了路。 1980年代末,他决定去美国闯荡,考进波士顿大学学戏剧表演。那时候他英语烂得不行,只会几个单词,下了飞机都懵了。刚到美国,生活费不够,奖学金又因为语言问题被取消,他只能打工养活自己。餐馆端盘子、洗碗,干到半夜,脚底全是水泡。白天上课,晚上啃单词,图书馆的戏剧录像被他借了个遍,边看边模仿美国演员的发音和动作。几年下来,英语说得溜了,表演也扎实了。1989年,他拿下硕士学位,去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教书,课堂上教学生怎么用肢体表达角色,学生都挺服他。 他接到《西贡小姐》的试镜机会。这部音乐剧改编自普契尼的《蝴蝶夫人》,讲越南战争背景下的爱情悲剧。他试镜时唱得投入,动作拿捏得准,导演当场拍板让他演男主角“工程师”。这角色复杂,既狡猾又可怜,王洛勇演得活灵活现。1995到2001年,他在百老汇演了2478场,场场爆满,观众排队买票。评论家夸他嗓子有穿透力,肢体语言到位,他成了第一个在百老汇主演音乐剧的华裔演员,外界给了他“百老汇华裔第一人”的称号。1999年,他凭这角色拿了美国福克斯演员奖最佳男演员,算是站稳了脚跟。 1998年秋天,张艺谋带着三十多人的中国电影代表团到纽约搞文化交流。这团里都是业内大咖,有导演、编剧、制片人,目标是跟美国电影圈聊合作。交流活动挺顺利,结束后还有几天空闲,大家琢磨着干点啥。有人提议去看百老汇的《西贡小姐》,一是这剧名气大,二是主演王洛勇是华人,业内都说他在百老汇混得风生水起。那会儿还有句行话:“到了纽约不看《西贡小姐》,就不算真来过纽约。”大家都觉得这主意靠谱,纷纷点头。 问题来了,代表团三十多人,票价一算吓一跳。每张票百来美元,三十多张加起来快4000美元,接待方的预算压根不够。团里开会商量,账本翻来翻去也没辙。有人灵光一闪,说要不直接找王洛勇,看他能不能帮个忙。张艺谋觉得可行,通过业内关系很快联系上王洛勇。王洛勇当时正在剧院忙演出,接到消息后没多想,痛快答应帮忙。他直奔票务办公室,提出要三十多张票。票务员一听这数量,犯了难,说这么大的单得问老板。他掏出电话,打给远在英国的剧院老板,把情况一说。老板挺爽快,说给票没问题。 票务员很快准备好一叠票,递给王洛勇。他接过票,谢了句,准备走人。票务员叫住他,说这三十多张票总共4000美元,下周得从他工资里扣。王洛勇点头,表示明白。在美国,这事挺常见,公事公办,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他把票给了代表团,代表团顺利去看演出。王洛勇在台上演得卖力,嗓子稳,动作精准,把“工程师”这角色的挣扎和野心诠释得淋漓尽致。代表团看得过瘾,散场后直夸他演技炸裂。张艺谋还特意跟他握手,说他在海外给华人长了脸。演出完,代表团高高兴兴回了酒店,王洛勇也继续忙他的演出。 演出结束后,代表团离开纽约,王洛勇照常排练演出。他没把票款的事放心上,觉得扣工资就扣呗,反正帮了家乡的兄弟一把,值。过了两周,工资单来了,他一看,4000美元没扣。他有点纳闷,特意跑去票务办公室问。票务员翻了翻记录,说老板特意交代,这笔钱他付了,算在剧院账上。王洛勇一听,挺意外,回到家后给老板打了电话。他先谢了老板,又问为啥这么做。老板说王洛勇在剧院演了快三年,两千多场,从没掉过链子,哪怕生病也硬撑着上台。观众冲着他的表演来,票房火爆,剧院赚了不少。老板觉得王洛勇为家乡朋友出力,值得帮一把,就自掏腰包把票钱结了。 王洛勇挂了电话,挺感慨。在美国混了这么多年,他见惯了人情冷暖,老板的做法让他觉得有点暖心。他继续在百老汇演《西贡小姐》,直到2001年剧目结束。之后他开始接影视剧,在美国演了《卧虎藏龙》的龙套角色,还在《白宫风云》里露脸。2001年,他回国演了话剧《孔乙己正传》,在上海演出时观众挤满剧场。2011年,他在电视剧《焦裕禄》里演焦裕禄,演得真挚,拿了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表演艺术奖。后来他又演了《虎啸龙吟》,饰演诸葛亮,造型端正,台词功底扎实,观众评价挺高。他还当了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教学生表演,课上常常拿自己的经历举例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山花烂漫时》的导演说,我为什么找宋佳呢?因为我找的其他女演员都不来,只有宋佳只
【6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