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张作霖用马鞭狠抽张学良,夫人们纷纷跪倒为其求情,张作霖一瞪:“谁敢求情,我崩了她!”岂料,张首芳像疯了一样冲过去,大声怒吼道:“张作霖,你再打小六子,我就砸碎你的狗头。”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6年秋天,被软禁在台湾新竹井上温泉的张学良,给远在东北的姐姐张首芳寄出了一封家书。 信中,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少帅只提了一个简单的请求:帮他买一部大字版的《明史》。 张学良在信中解释说,自己眼睛花了,看小字很吃力。他详细叮嘱姐姐,要去北平或西安的旧书店找,买到后一定要用油纸包好,别让书受潮或破损。这封看似平常的家书,却让张首芳泪流满面。 张首芳比张学良大五岁,是张作霖与原配夫人赵春桂所生的长女。在这个庞大的家族中,张作霖共有十四个子女,但只有张首芳、张学良和张学铭三人是赵春桂的亲生骨肉。 赵春桂出身辽西地主家庭,嫁给张作霖时,对方还只是个穷小子。后来张作霖组建保险队,逐渐发迹,成为奉系军阀首领。随着地位提升,张作霖陆续娶了五房太太。 赵春桂对丈夫的花心深感不满,选择带着孩子回到老家居住。1912年,她病重垂危,给张作霖写信希望见最后一面。张作霖因公务繁忙,加之怀疑妻子在诈病,没有及时赶回。 等他得知赵春桂去世的消息时,悔恨交加。从此,他对赵春桂所生的三个孩子格外偏爱,尤其是长子张学良,更是被他视为接班人重点培养。 张首芳亲眼目睹了母亲临终前的绝望,这成为她心中永远的痛。也正因如此,她对两个弟弟格外关爱,尤其是张学良,几乎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照顾。 有一次,张学良犯了错,张作霖大发雷霆,用马鞭狠狠抽打儿子。府中的姨太太们纷纷跪地求情,张作霖怒吼着不许任何人插手。就在这时,张首芳冲了过去,挡在弟弟身前。 她怒视着父亲,坚决地护着张学良。张作霖看着倔强的女儿,想起了已故的妻子,最终放下了马鞭。这件事在张府传为佳话,下人们都说大小姐最有胆量。 成年后,张首芳嫁给了奉天富商包应琳。这桩婚事门当户对,包应琳也是一表人才。但婚后张首芳才发现,丈夫是个只知花天酒地的纨绔子弟。 见惯了父亲和弟弟这样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张首芳对丈夫的不成器深感失望。好在张作霖体恤女儿,派了许多仆人到包家照顾她的起居。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失去父亲庇护的张家子女,命运急转直下。张学良继承了父亲的军政大权,但很快就陷入了更大的漩涡。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逼其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却被蒋介石软禁,从此失去自由。 张首芳得知弟弟被囚禁的消息后,心急如焚。她四处打听张学良的下落,托人送信送物,但都如石沉大海。整整十年,她不知道弟弟被关在哪里,过得怎么样。 直到1946年,张首芳终于收到了弟弟的来信。看着信中那个简单的请求,她明白弟弟的处境有多么艰难。四十多岁的人就要看大字书了,这些年的软禁生活该有多么煎熬。 张首芳立即行动起来,托人到北平和西安的旧书店寻找大字版《明史》。找到后,她按照弟弟的要求,仔细用油纸包好,通过特殊渠道寄往台湾。 在随书附上的信中,张首芳没有诉说思念之苦,只是报告了家中平安,劝弟弟保重身体。她知道,信件要经过审查,说多了反而会给弟弟带来麻烦。 此后张首芳继续通过各种渠道给弟弟寄书寄物,她自己的生活并不宽裕,但只要是弟弟需要的,她都会想方设法办到。东北的老人都记得,张大小姐常常打听哪里有好书。 1983年,张首芳的另一个弟弟张学铭在香港病逝。得知消息的张首芳悲痛欲绝,她意识到,自己可能等不到与张学良重逢的那一天了。 果然,1983年底,八十多岁的张首芳在沈阳病逝。临终前,她还在念叨着远在台湾的弟弟。她留下遗言,如果有朝一日张学良能够回来,一定要告诉他,姐姐一直在等他。 当张学良得知姐姐已经去世的消息时,这位九十岁的老人泪如雨下。他后来回忆说,在最艰难的岁月里,是姐姐的关怀支撑着他活下去。 历史学家唐德刚在《张学良口述历史》中评价,张首芳是张学良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之一。她不仅是姐姐,更像是母亲,给了张学良最无私的爱和支持。 那部大字版的《明史》,成为了姐弟之间最后的纽带。它不仅是一本书,更承载着张首芳对弟弟的牵挂和祝福。这份跨越海峡的亲情,至今仍让人动容。 信息来源: 新华社《张学良与张首芳姐弟情深》 人民日报《张氏家族往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张学良研究》 辽宁省档案馆《张作霖家族史料》
1912年,张作霖用马鞭狠抽张学良,夫人们纷纷跪倒为其求情,张作霖一瞪:“谁敢求
亲姐姐的艾维
2025-07-04 14:54: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