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不会痛吗?重庆,女大学生兼职做家教,补课费总共4000多块,不料孩子考上一所好初中后,家长以“资金周转不开”一直不给钱,如今一年多过去了,对方的手机号还变成了空号,女孩只好找媒体喊话。网友:姑娘太善良,也太老实了!
信源:重庆天天630 7月2日的报道
一位身穿朴素、扎着马尾辫的女孩站在家门口,眼神里掺杂着委屈与无奈。她叫小郑,是重庆某高校的大三学生。
为了不给家里增添负担,她早早开始做家教补贴生活,靠着每个周末、寒暑假一趟趟挤公交、坐地铁,省吃俭用攒下的家教收入,支撑着自己的学业和生活。
去年暑假,小郑通过同学介绍,认识了陈女士——一位在本地小有资产的中年家长。
她的女儿正准备小升初,陈女士开门见山表示希望找个负责任的大学生,给女儿补习数学和英语,并承诺每小时60元,每周上三次课,每次两个小时,整个暑假算下来,费用大约四千多元。
“阿姨当时挺热情的,给我倒水,说孩子很乖,我也就放了心。”小郑回忆道。
她很快便投入到这份工作中,每次备课都非常认真,打印练习题、讲解错题,有时还会额外抽空在网上帮孩子找适合的试卷练习。
“孩子很聪明,就是不太自律,我一周三次去上课,她妈妈也挺满意的。”
直到孩子顺利考入本地一所重点初中,课程结束了,陈女士却一拖再拖没结账。
起初,小郑还觉得可能是陈女士太忙了,便发微信提醒:“阿姨,咱补课费还有些没结清,方便的话您看下什么时候能转给我?”
对方只回了一句:“哎呀这几天有点事,过两天我转哈。”小郑耐心地等了一个星期,又发了一条信息,却只显示“已读”,再无回应。
她打电话过去,一开始还是“嘟嘟”的忙音,后来变成了冰冷的语音提示:“您拨打的号码是空号。”
那一刻,她愣住了,眼眶泛红,不敢相信一个曾经对她称赞有加的家长,竟会选择“人间蒸发”的方式赖账。
她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
她的父亲,一个普通的下岗工人,听完后,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嗓子发颤地吼了起来:“她不能不给钱啊!那是你一天一天跑出来的!咱穷没关系,可咱不能坑别人,更不能让别人这样坑我们!”
父亲说着,眼圈红了,一手拍在自己大腿上,差点没站稳。他不懂法律,也不会什么讨债技巧,只是反复说:“做人得讲良心!不能昧良心的钱。”
“她才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啊,天天跑断腿,给她孩子一笔一划地教,那陈女士也有孩子,怎么能做出这种事?”
父亲一边说,一边来回踱步,焦躁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甚至说想去那个家门口堵人。
母亲却拦住了他:“算了,别把事情闹大。闺女脸皮薄。”
小郑被逼无奈,只好试图通过媒体求助。
她鼓起勇气,给当地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写了邮件,把整个事情一五一十地说清楚。节目组被她的真诚和遭遇打动,记者很快联系了她,并在她家进行了采访。
采访画面里,小郑穿着一件洗得有点旧的白衬衫,低头坐在沙发上,手指绞着衣角。
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我不怕累,也不是非要她赔偿什么精神损失……就是,这钱,是我辛辛苦苦挣的,能不能别这样……”
镜头一转,便是她父亲坐在窗边,粗糙的手指紧紧握着一根烟,烟没点着,只是习惯性地叼在嘴边。
他咬牙切齿地说:“她以为我们是穷人,就能欺负?不行!这钱她得还!我们不指望她感恩,但也不能这么凉薄啊!”
节目播出后,引发大量网友关注,留言区瞬间炸开了锅。
“这个姑娘太老实了,一般人早去要账了!”
“补课费该结就结啊,赖账的家长太恶心!”
“她爸爸说得好!‘咱穷归穷,不能坑人’——这才是正气!”
“媒体一出面,估计那位陈女士马上就要冒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