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82年,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熊向晖已经63岁了,他从领导的岗位上退下来了,当叶剑英知道后,有点生气地对熊向晖说,你怎么退下来了,怎么也不和我打声招呼?叶剑英认为,熊向晖的能力强,也比较年轻,不应该退下来,应该再发挥余热,他是想让熊向晖到荣毅仁领导的中信集团担任党组书记兼副董事长的。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熊向晖) 熊向晖的故事,要从他出身的山东掖县说起,作为一个官宦家庭的孩子,熊向晖本可以过上平凡而安逸的生活,但家国的召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家危在旦夕,熊向晖决定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投身到民族解放事业中,成为了中共的一名地下特工。 那年他背负着共产党的信任,进入国民党的军队,刚开始,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文员,通过熟人关系慢慢接近胡宗南,成为胡的机要秘书。 为了不暴露身份,熊向晖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他既要履行对党组织的责任,又要维持与上司胡宗南的良好关系,日复一日,他在国民党高层中游走,扮演着“棋子”的角色。 熊向晖的任务,并非只有简单的传递情报,他需要深入了解胡宗南的军事部署,并将敌方的重要计划悄然送出。 1943年,熊向晖成功截获了胡宗南准备对延安发起“闪击”的情报,凭借着极高的警觉性,他将情报及时传递给中共中央,避免了延安的危机。 毛泽东曾赞扬熊向晖为“一个人顶几个师”,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在历史关键时刻的英勇表现的认可。 但熊向晖的特工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在潜伏的岁月里,他经常面临暴露的风险,尤其是1949年,当新中国即将成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几乎让他的身份暴露。 周恩来在一次出行中不慎丢失了一个装有重要情报的本子,内里记载了包括熊向晖在内的几位高级情报员的信息,幸运的是,周恩来凭借高超的智慧,通过一系列精巧的手段,成功避免了信息泄露的灾难。 新中国成立后,他并没有立刻揭露自己在国民党内部的身份,而是选择继续为国家服务,投入到外交工作中。 1950年,他响应周总理的召唤,从上海赶回北京,加入了新成立的外交部。在这个新的战场上,熊向晖的工作同样关键, 在随后的岁月里,熊向晖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贡献巨大。 他参与了重要的外交活动,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解冻时,他作为周恩来的助手,负责接待和协商与美方的外交事务。 尤其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熊向晖深度参与了接待和沟通工作,确保了此次历史性访华的成功,这些经历使他逐渐成为中国外交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1982年,熊向晖决定退休,但叶剑英却感到非常不解,作为一位历经风雨的老领导,叶剑英认为,熊向晖虽年满63岁,但依然充满活力,并具备丰富的经验,完全不该在这个国家改革的关键时刻选择离开。 叶剑英深知,熊向晖具有远见卓识,能够为国家继续做出贡献,他觉得熊向晖在经济改革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金融领域,能发挥重要作用。 叶剑英提出了一个建议,让熊向晖去中信集团工作,担任党组书记兼副董事长,此时的中信集团正处于发展初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叶剑英认为熊向晖无论是在国际视野、政治经验还是领导能力上,都具备了帮助中信集团走向成功的独特优势,荣毅仁得知此事后,急忙找到了叶剑英,恳请他支持熊向晖的加入,叶剑英当即拍板,表示熊向晖的年轻、精力与经验,正是中信集团所急需的。 熊向晖起初并不愿意接受,认为自己已经年纪较大,可能无法适应这一新的领域,然而,荣毅仁的三次拜访,以及他亲自表达的诚意,使熊向晖动了心。 他认识到,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而自己作为一名曾经的革命者,不能在这个时候选择退出,因此,熊向晖最终决定接受挑战,加入中信集团。 在中信集团的工作中,熊向晖帮助集团在国内外的金融改革中占据了有利位置,他带领中信集团推动了外资的引入,成功进行了海外发债,设立了多个合资企业。 那些年,虽说熊向晖的贡献巨大,但他始终保持低调,对于他的家人而言,熊向晖很少提起自己曾经的特工经历,更未曾向外界透露过任何关于他为党组织所做的牺牲。 他的儿子熊钢回忆道,熊向晖总是把过去的故事藏在心底,不愿让家人感到任何负担,对他而言,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默默奉献才是最值得骄傲的。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1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