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排在大将第一,实至名归。让很多人想不通的是,徐海东和黄克诚为何能排在第二、第三,比陈赓排名还高? 先说说粟裕,为啥他坐稳大将第一的宝座。粟裕1907年出生于湖南会同,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从此投身革命。红军时期,他率领部队在浙南坚持三年游击战,硬是把国民党围剿打得灰头土脸。抗战中,他指挥新四军打出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的名头,1946年的苏中反攻更是歼敌五万多,直接震慑了国民党。解放战争中,他主导淮海战役,以60万兵力吃掉国民党80万精锐,堪称军事奇迹。战功、指挥能力、战略眼光,粟裕样样顶尖,排第一那是板上钉钉,没啥争议。 但接下来的排名,就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了。徐海东、黄克诚凭啥压过陈赓? 徐海东,190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一个穷陶工家庭。1925年入党后,他从普通士兵干起,靠胆识和硬仗爬到红二十五军军长的位置。1935年,他带着红二十五军长征北上,和刘志丹部队会师,组建红十五军团,自己当军团长。那时候,中央红军刚到陕北,饿得前胸贴后背,冻得瑟瑟发抖,处境惨到不行。徐海东接到毛泽东的求援信,二话不说,把军团仅有的7000元大洋掏出5000元,连夜送过去,还搭上几匹马。这笔钱让中央红军买了粮食棉衣,熬过了最难的日子。 这事被称作“雪中送炭”,不光救急,还让党中央在陕北站住了脚。徐海东在红军早期的贡献,直接影响了革命大局。后来抗战初期,他因肺病退居二线,但这份资历和功劳,军中老人都记在心里。1955年授衔时,他排第二,有人觉得高,他自己也觉得高,还跑去找周恩来想降衔。周恩来说:“你担得起,别推。”这话不是随便说的,徐海东对革命的付出,确实有分量。 再看看黄克诚,1902年出生于湖南永兴,家里穷得叮当响。1925年入党后,他在军中一步步崭露头角,既能打仗又有脑子。1937年,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国民党要求取消政委制度,部队政治工作差点瘫痪。黄克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跑去115师调研,熬夜跟战士聊,写出厚厚一摞报告,直指问题核心。他拍电报给延安,力劝恢复政委制度。中央一看有理,立马拍板,八路军很快重整旗鼓,党对军队的领导更牢靠了。 1945年抗战刚结束,黄克诚又放大招。他在苏北盯着地图,琢磨出东北的重要性,建议中央赶紧派五到十万兵力抢占先机。电报发出去当天,刘少奇开会拍案叫好,觉得这想法跟中央不谋而合。没几天,黄克诚带着新四军三师三万多人,冒雨赶往冀东,后来为东北根据地打下基础。这两次战略建议,影响深远,直接关系到解放战争的胜局。1955年,他当着国防部副部长,资历和贡献摆在那,排第三没啥毛病。 说到陈赓,那可是个响当当的名字。1903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家里有点底子。1922年入党,1924年进黄埔军校,毕业后留校干连长,平叛、东征样样拿手。1927年南昌起义后,他在上海干特科工作,搞情报搞得风生水起。红军时期,他当过红四方面军师长,打过反“围剿”,长征路上也立了不少功。抗战时,他带129师386旅,参加百团大战,在太行山打得日军抱头鼠窜。解放战争中,他指挥第四纵队,1947年晋南反攻歼敌一万八千,拿下二十多座县城,后来还参与了淮海战役,战绩亮眼得很。 陈赓打仗厉害,没得说,可为啥排第四?细看下来,他在红军时期最高也就到师长,没像徐海东那样管过军团,指挥规模差点意思。战略层面,他也没像黄克诚那样提过扭转大局的建议。战功虽多,但综合资历和影响力,跟前两位比就略逊一筹。排名出来,有人替他抱不平,但他自己倒没啥怨言,毕竟历史这东西,不是光看打仗多猛就行的。 这三位将领的排名,其实不是简单比谁打仗厉害。1955年授衔,中央综合考虑了革命贡献、历史地位和军队影响,才定了这个顺序。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1评论】【17点赞】
一路有你
这几位将军,能力和功劳都是大大的,难分高低啊。
用户10xxx28
陈赓在红军时期,最高可不是师长,而是红四方面军参谋长。何况,陈赓担任红12师师长的时候,徐海东、许世友是红12师的团长,陈锡只是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