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黑龙江五常县原日伪法院看守所,工人们在修缮因暴雨而坍塌的一间房屋时,蓦然发现了一个装在玻璃缸内的人头。 汪雅臣,1911年生在黑龙江五常县一户普通农家。小时候,他亲眼见过家乡被外敌糟蹋,幼小的心就种下了反抗的火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汪雅臣坐不住了。他拉起一帮乡亲,拿起枪杆子,开始跟日军干上了。那会儿他才二十出头,却有胆有谋,很快成了当地的抗日小英雄。后来,他带着队伍加入东北抗日联军,还入了共产党,成了第10军军长。 他带兵打仗不含糊,常年在雪地密林里跟日军兜圈子。伏击补给线、突袭据点,哪样都干得漂亮。战士们都服他,说他是能豁出去命的硬汉子。抗联日子苦,吃的穿的都不够,可汪雅臣从不喊累,总是冲在最前面。 1948年夏天,五常县雨下得没完没了,原日伪法院看守所的一间破房子塌了。政府派工人去修,8月的一天,有人挖着挖着愣住了——脚底下露出个玻璃缸,里面泡着颗人头。消息传开,村里老少都跑来看。几个抗联老兵认出来了,这是他们当年的军长汪雅臣! 事情得回溯到1941年1月29日。那天夜里,汪雅臣的部队被叛徒出卖,日伪军围了上来。他指挥队伍突围,自己却受了重伤。肩膀中枪,肚子又挨了一发,血染了一片雪地。他撑着最后一口气,还是被敌人抓走。 被俘后,日军逼他招供,可他硬是一声不吭。敌人气急败坏,把他折磨死后,还砍下头颅泡进福尔马林,运到伪满政府当“战利品”显摆。抗战快结束时,这东西不知被谁藏了起来,直到1948年这场雨把它冲了出来。 汪雅臣的头颅被挖出来后,政府赶紧派人护送到县城。没几天,五常县烈士陵园办了场安葬仪式。群众自发来了好几百人,抗联老兵也到了,个个眼眶红红的。木棺盖上红旗,军乐一响,汪雅臣总算入了土为安。 这事在东北传开了,大家伙儿既感动又生气。感动的是英雄的事迹,气的是日军那帮畜生的残忍。后来,汪雅臣的故事被写进地方志,还拍了片子,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他用命换来的尊严,成了抗联精神的一面旗。 那颗头颅不只是遗物,更是铁证。它告诉我们,当年侵略者多嚣张,咱们的英雄多硬气。和平是他们拼出来的,今天想想,真得好好珍惜。 东北抗日联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队伍,从1931年打到1945年,整整14年。条件苦得没法说,冬天零下几十度,战士们裹着破棉袄还得跟日军拼。他们没大炮,没飞机,全靠步枪和手榴弹,可就是这股子韧劲,把敌人拖得筋疲力尽。汪雅臣是其中一个代表,他的故事只是抗联千千万万个牺牲中的一个缩影。 那时候,日军在东北烧杀抢掠,搞得民不聊生。抗联的出现,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汪雅臣这样的将领,带着队伍四处出击,虽然最后没躲过牺牲,可他们的血没白流——日本投降那天,东北的解放少不了他们的功劳。
1948年,黑龙江五常县原日伪法院看守所,工人们在修缮因暴雨而坍塌的一间房屋时,
混沌于浮云
2025-07-03 19:34:45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