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狱医刘石人到女牢诊病,刚到门口,一女犯突然趔趄摔倒在他身上,并迅速塞给他一个纸团。刘石人正要扶她时,狱警走过来。刘石人只能怒骂:“找死啊,差点把老子撞到!” 刘石人,1911年出生在天津,家里条件一般,但从小就对当医生感兴趣。1930年代,他考上了西安的西北军医学校,学了几年医术和军事本领。毕业后,他加入国民党军队,当了个军医。抗日战争那会儿,他在战地医院忙得不可开交,治枪伤、救烧伤,啥都干过,手艺硬得很,也挺冷静,很快就混到了中校军医。 1947年,国共内战打得火热,刘石人被调到重庆渣滓洞监狱当狱医。这地方可不是啥好地方,原先是个小煤窑,后来被军统改成监狱,专门关政治犯。里面又潮又暗,空气里一股子霉味,住的都是共产党人或者反对政府的人。刚去的时候,刘石人按规矩只能隔着栏杆给囚犯发药,尽量不跟他们搭话。看守长李磊老早就警告过他,这些人都是“危险分子”,别跟他们走太近,免得惹麻烦。 不过,一次急诊让他心里起了变化。有个男囚犯得了急性阑尾炎,疼得满地打滚,狱方还不让进牢房治。刘石人跟他们争了半天,终于进去,用简单的工具做了手术,把人救了回来。从那以后,他开始觉得这些囚犯也没那么可怕,反而挺可怜。他们也是人啊,也有病痛,也会挣扎,他慢慢就有点同情他们了。 到了1948年冬天,有一天他去女牢巡诊。女牢条件更差,里面挤着一群衣衫破烂的女囚,个个瘦得皮包骨。他刚走到一间牢房门口,一个叫胡其芬的女囚突然摔倒在他身上,趁乱塞了个纸团给他。刘石人本想扶她一把,可听到狱警走过来,他赶紧把手缩回去,大声嚷嚷着掩饰过去。胡其芬低头退到墙角,狱警瞅了瞅,没啥怀疑就走了。刘石人把纸团藏好,继续干活,但心里已经炸开了锅。 回了宿舍,他偷偷打开纸团,上面写着监狱里的情况和求助信息。他明白,这东西拿在手里就是个烫手山芋,搞不好命都得搭进去。可他没扔,而是选择了帮忙。从那以后,他开始偷偷帮囚犯,巡诊时传消息、送药,甚至还开假证明,说他们病重,争取放出去。据说,他靠这招救了至少30个人。 1949年春天,解放军打到重庆附近,监狱里气氛越来越紧张。刘石人知道时间不多了,行动也更大胆了。他把地图藏在衣领里,药箱里夹着情报,跟囚犯暗中联系,计划逃跑。11月27号那天,国民党要屠杀政治犯,他整宿没睡。他在水壶里掺了催眠药,假装是消毒水给守卫喝。结果守卫迷迷糊糊,二十多人趁机跑了。可惜,枪声还是响了,胡其芬没逃出去,死前用血写了“石人仁心”几个字,留下了对他的感激。 重庆解放后,西南局查档案时发现了刘石人的事迹。他救了37个囚犯,传了89次情报,还毁了43份自白书。这些都被记下来,成了革命历史的一部分。现在,胡其芬的血衣和刘石人的听诊器还摆在红岩革命纪念馆里,提醒着大家那段惊心动魄的日子。 刘石人这人吧,说不上多伟大,但确实干了些了不起的事儿。那时候,监狱里权力压人,他一个狱医能做到这份儿上,真不容易。他没被吓倒,反而用自己的方式帮了那些苦命人。他的故事听着挺接地气,就是个普通人,硬是凭着良心干了点不普通的事儿。 再说说那时候的背景,1948年正值国共内战尾声,国民党节节败退,监狱里关的全是他们眼里的“敌人”。刘石人夹在中间,一边是上头的命令,一边是自己的良知,换谁都得纠结。他选择帮囚犯,不光是医生的本分,更是对人性的一种坚持。那年头,活下去都不容易,更别提救别人了,他的胆量和心肠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还有个事儿值得琢磨,那张纸团到底咋回事儿?胡其芬为啥冒险塞给他?可能是求救,也可能是想传情报出去。无论啥原因,她肯定是把刘石人当成了能信得过的人。这信任来得不容易,刘石人也没辜负她,虽然最后没能救下她,但也尽力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在那乱世里显得特别珍贵。 刘石人的故事不只是他一个人的经历,还能让人想想更深的东西。比如说,啥叫正义?啥叫良心?他在那种环境下选了这条路,说明人性里总有那么点光亮,哪怕周围全是黑暗。他的选择也让人不禁想,如果是你我,会不会也这么干?这问题没标准答案,但值得咱们好好琢磨。
1948年,狱医刘石人到女牢诊病,刚到门口,一女犯突然趔趄摔倒在他身上,并迅速塞
混沌于浮云
2025-07-03 19:34:45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