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刚与中国敲定40架歼-35隐身

云海仙踪觅 2025-07-03 19:21:29

2025 年 6 月,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刚与中国敲定 40 架歼 - 35 隐身战机及红旗 - 19 反导系统的百亿军购大单,7 月便宣布对中国连铸坯材启动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这出 “军购热” 与 “贸易冷” 的反转戏码,让 “巴铁” 情谊遭遇舆论拷问。 当歼 - 35 的隐身涂层还未干透,钢铁贸易战的阴云已笼罩瓜达尔港的起重机。 巴基斯坦在军事依赖与经济自主间的战略摇摆,实则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求生存的复杂算计。 这场百亿军购的核心驱动力是印度的军事压力。2024 年印度接收第 36 架 “阵风” 战机后,其空军在喜马拉雅南麓的制空权优势骤然提升,而 S-400 防空系统的部署更让巴基斯坦空域安全感骤降。 歼 - 35 的隐身性能与超视距打击能力,可直接压制印度 “阵风” 的雷达探测范围,红旗 - 19 则能拦截印度 “烈火 - 3” 中程导弹,填补巴基斯坦从美国购买的 “爱国者” 导弹在高空反导领域的空白。 这种装备互补性,让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实控线的对峙中,首次获得与印度 “非对称制衡” 的资本。 中国军售的附加价值更具吸引力 —— 与俄罗斯对印度的 “技术封锁” 不同,此次军售包含发动机维修技术转让。 甚至允许巴基斯坦航空综合体参与歼 - 35 的后期升级,这种 “授人以渔” 的模式,让枭龙战机项目的成功经验得以延续。 反倾销调查的导火索藏在夏巴兹的家族账本里。谢里夫家族掌控的伊特法克集团,旗下拉合尔钢铁厂占据巴基斯坦本土钢材市场 37% 份额。 而中国连铸坯材凭借每吨低于本地产品 120 美元的价格优势,已占据巴进口钢材市场的 58%。 2015 年首次反倾销税实施后,伊特法克集团利润率回升 11 个百分点,2023 年复审延续征税时股价上涨 23%。2025 年的二次复审,本质是家族资本对中国钢铁 “市场挤压” 的应激反应。 政治博弈逻辑同样清晰:夏巴兹 2023 年以微弱优势连任后,面临反对派 “正义运动党” 的攻讦,其执政基础依赖旁遮普省钢铁工人选票。 当卡拉奇钢铁厂因中国钢材冲击裁员 3000 人时,工会抗议已威胁到谢里夫家族的票仓安全,启动调查既是对产业资本的利益输送,也是用 “保护本土就业” 巩固政治基本盘。 中巴经济走廊(CPEC)的双刃剑效应在此刻凸显。这条贯穿巴基斯坦的经济动脉,虽带来 180 亿美元基建投资和 12 万个就业岗位,却也让巴基斯坦陷入 “中国依赖症”。 能源领域 60% 新建电厂由中资承建,瓜达尔港 85% 货物吞吐量来自中国转口贸易,国家银行外汇储备中人民币资产占比达 34%。 这种深度绑定让夏巴兹政府既享受 “中国背书” 的战略红利,又承受国内 “去中国化” 的舆论压力。 反倾销调查可视为一种 “战略减压”—— 巴基斯坦商务部在声明中强调 “非政治化”,并派特使赴华解释,承诺 “不影响 CPEC 项目推进”。 这种 “高举轻放” 既向国内保守势力展示 “捍卫经济主权” 姿态,又避免触碰中国核心利益,与 2024 年巴方在 “一带一路” 峰会上的策略如出一辙。 印度的 “围堵策略” 加剧了巴基斯坦的战略焦虑。2025 年印度与美国签署《半导体合作备忘录》后。 其科技领域突破可能拉大与巴基斯坦的实力差距,而印度海军在阿拉伯海的常态化巡逻,更直接威胁巴基斯坦的海上生命线。 这种情况下,强化与中国的军事同盟成为必然,歼 - 35 采购正是对印度 “向东看” 战略的强硬回应。 但美国的 “离岸平衡” 让巴基斯坦如履薄冰:尽管美暂停对巴军事援助,却通过 “美巴商业委员会” 与巴纺织业保持密切联系,2024 年美从巴进口纺织服装增长 17%,成为其第二大出口市场。 夏巴兹政府启动反倾销调查,某种程度也是向美国释放 “经济多元化” 信号,避免在中美博弈中被贴上 “中国附庸” 标签。 当歼 - 35 训练机群掠过伊斯兰堡上空,拉合尔钢铁厂的高炉正喷吐着抵制中国钢材的浓烟,巴基斯坦的战略矛盾折射出中小国家的普遍困境: 军事上需要大国保护伞,经济上却害怕被资本虹吸;外交上依赖盟友背书,内政上又需回应民粹诉求。 夏巴兹政府的 “双面策略”,与其说是对中国的背叛,不如说是在南亚棋盘上,用贸易摩擦作为筹码,换取更多战略腾挪空间的无奈之举。 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需要不断平衡的国家利益。

0 阅读:0
云海仙踪觅

云海仙踪觅

云海仙踪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