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亿?举全省之力也还不起啊!”2011年,广东一老人拿着一张欠条,找到当地政

杰彦评娱乐 2025-07-03 15:33:12

“3万亿?举全省之力也还不起啊!”2011年,广东一老人拿着一张欠条,找到当地政府索要欠款,工作人员看到借条后大吃一惊。 梁诗伟的父亲梁鸿文,出生在清末的江门农村,家里穷得叮当响。十几岁时,他被骗到美国,成了修铁路的苦力。白天扛铁轨,晚上睡工棚,日子苦得像嚼黄连。可梁鸿文脑子活,手脚勤,硬是靠做小生意攒下一笔钱。七十岁回国,他买田置地,盖了大宅,娶了六房姨太太,成了大井头村的头号富户。梁诗伟是第六房姨太生的,出生没多久就被过继给第三房姨太,村里人叫她“鸿文三姐”。这女人没读过书,但管家是一把好手,账本算得清清楚楚,田里的事也抓得稳稳当当。她不光把梁家的产业撑得红火,还常接济村里的穷人,口碑好得没话说。 抗日战争那会儿,鸿文三姐挑起了梁家的大梁。家里存的粮食、钱财,甚至金条,她二话不说拿出来支援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游击队缺粮,她就让人把米袋子搬出去;缺钱,她就掏出大洋和金条。每次支援,她都让游击队留下借条,写明数目,承诺战后还。梁家前后送出去的物资多得数不清,游击队给了好几张借条,全是鸿文三姐收着。梁诗伟小时候听长辈提过这些事,但借条早就没影了,他以为不是烧了就是丢了。 梁鸿文去世后,梁家慢慢败了。到了梁诗伟这辈,家里穷得只剩一间破瓦房。他和老伴靠每月几百块的低保过日子,平时种点菜,日子紧巴巴的。2010年底,他想修祖屋,收拾房梁时翻出一个旧铁盒,里面藏着一张借条。纸上写着:借梁氏38石70斤白米、5000大洋、8两金条,战后由县政府还。落款是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中队长李兆培,时间是1944年。梁诗伟拿着这张纸,激动得手直抖,赶紧跑去蓬江区民政局问情况。 民政局的人核实了借条,确认没假,给了梁诗伟2万元补偿,还让他签了份放弃追索的协议。他拿了钱,挺知足,以为这事就完了。谁知2011年初,修屋顶又翻出一张借条。这张更夸张:借梁氏1000石白米、10万大洋、100两金条,落款还是李兆培。梁诗伟找人算了算,这笔账连本带息得有3万亿!他傻眼了,这数字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可借条白纸黑字,货真价实。他又去了民政局,想再谈赔偿的事。 这回,民政局的态度变了。工作人员一看借条,脸都白了,说这金额太离谱,根本没法赔。领导查了档案,觉得这张借条的数字不合理,怀疑是不是真有这么多物资借出去。毕竟,1000石米得多少车拉?100两金条得多少箱子装?再说,梁诗伟已经签了放弃追索的协议,法律上没权利再要钱。梁诗伟不服气,觉得自己祖辈为抗战掏了家底,政府不能就这么算了。他决定把借条拿给媒体曝光,看能不能讨个公道。 消息一出,全国炸锅了。报纸、电视、网上全是“广东老人索赔3万亿”的新闻。有人觉得梁诗伟说得有理,梁家当年为抗战出了大力,政府得给个说法。有人觉得他狮子大开口,3万亿谁赔得起?简直是敲竹杠。梁诗伟的姐姐梁贤孝站出来帮腔,说母亲当年确实送了不少物资,金条都拿麻袋装。村里一个老人的老婆也说,梁家支援游击队的事,村里老辈人都知道。政府顶不住压力,找专家鉴定第二张借条,结果确认纸张、墨迹都是真的,没造假。 可3万亿这数字,实在是天文数字。2011年,广东全省的GDP才5万多亿,江门一个地级市哪有钱赔?法院接了梁诗伟的案子,法官看了材料,直呼头疼。这案子太特殊,法律上,民间借贷的追索时效早过了,利息再高也不能认3万亿。可道义上,梁家的贡献明摆着,游击队的借条也不是假的。法官只能慢慢审,查档案,找证人,想弄清楚当年到底借了多少东西。 梁诗伟这边,日子不好过。村里人有的支持他,有的背后说他贪心。媒体围着他问东问西,他嗓子都说哑了。他反复说,自己不是为了钱,是想让大家知道梁家为抗战干了啥。鸿文三姐当年把家底掏空,支援游击队,落得家破人亡,梁诗伟觉得她该得个名分。政府也头疼,3万亿肯定赔不了,但梁家的功劳不能抹杀。双方拉锯了好一阵,法院还没判,舆论已经吵翻天。 到最后,梁诗伟和政府谈妥了。他不要3万亿,也没指望真拿那么多钱。政府给了他一笔补偿金,具体多少没公开,大概几万元,还发了个证书,表彰鸿文三姐为抗战做的贡献。梁诗伟拿钱修了祖屋,把证书挂在堂屋正墙上,旁边放着母亲的老照片。他还是住在那间破瓦房里,日子没啥大变化,但逢人就爱讲讲借条的事,讲讲梁家当年的故事。村里人也慢慢改了看法,觉得梁诗伟这事办得挺有骨气。

0 阅读:83

猜你喜欢

杰彦评娱乐

杰彦评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