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黄绮珊还在重庆忙着经营火锅店,偶然报名参加了一场唱歌比赛。凭借惊艳的嗓音,

法老不説教 2025-07-03 12:48:55

当年,黄绮珊还在重庆忙着经营火锅店,偶然报名参加了一场唱歌比赛。凭借惊艳的嗓音,她拿下了冠军,可第二天翻开报纸一看,第二名第三名都被大篇幅报道,唯独冠军她,连个名字都没出现。这事儿让她既纳闷又生气,憋着一口气找到组委会和报社讨说法。结果对方给的理由更让她火大,后来补登的信息又出了岔子,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黄绮珊在当年,她可不是什么大明星,就是个普普通通在重庆开火锅店的生意人。那时候的她,日子过得忙碌又踏实,火锅店的油烟味和顾客的笑声就是她的日常。唱歌对她来说,更像是生活里的调剂,而不是什么远大的梦想。

可机会就是这么奇妙。那次唱歌比赛,据说是个地方性的活动,可能主办方也没想到会请来什么大神。黄绮珊报名的时候,估计也就是想着试试水,放松一下,谁知道一开口,声音直接把评委和观众震住了。她唱得投入又真实,完全靠实力碾压,最后拿到冠军也是众望所归。按理说,这应该是她人生一个小高光时刻,可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却让人怎么也想不到。

比赛第二天,黄绮珊兴冲冲地去找报纸,想看看自己的名字登报是什么感觉。结果翻遍了整张纸,第二名的故事写得感人肺腑,第三名的经历也占了好几行,偏偏冠军她,连个“黄”字都没见到。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懵。她开始还觉得自己是不是看漏了,又找了几份报纸确认,结果还是一样——她这个冠军像是被空气抹掉了一样。

自己辛辛苦苦唱出来的成绩,就这么被无视,谁能咽下这口气?她不是那种忍气吞声的人,直接跑去组委会和报社问个明白。你说这要是真有什么误会也就算了,可她得到的答复却让人更窝火。据说,组委会那边支支吾吾,说是“版面有限”,报道重点放到了“更有故事性”的选手身上。

黄绮珊听到这些理由,气得差点没炸。她一个冠军,实打实唱出来的成绩,居然因为“故事性不够”就被忽略?这算什么逻辑?难道比赛比的不是唱功,是谁的后台故事更煽情?她也不是什么娱乐圈老手,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就觉得这事儿太不公平。她当场质问对方:比赛是看实力还是看别的?组委会和报社被她问得哑口无言,可态度还是那副不痛不痒的样子。

后来,她据理力争,组委会终于松口,说会补登她的信息。黄绮珊心想,这总算有个交代了吧。结果,等报纸真的出来,她一看直接傻眼了。补登是补登了,可她的名字被印成了“黄绮姗”,多了一点不说,介绍也就寥寥几字,跟之前第二第三名的长篇大论比起来,敷衍得不能再敷衍。这补救不仅没解决问题,反而更像是在打她的脸。她心里那股火啊,真是压都压不住。

这事儿要是换成别人,可能就这么忍了,毕竟跟组委会和报社硬碰硬也没啥实际好处。可黄绮珊偏不。她不是为了那点虚名,而是咽不下这口 气。她觉得自己靠本事拿的东西,就得被正眼瞧着。于是,她没停下脚步,继续唱,继续努力。后来,她慢慢从火锅店老板变成了大家熟知的歌手,那个嗓子一开就让人起鸡皮疙瘩的黄绮珊。

这中间的过程,肯定不是一帆风顺。她没啥背景,也没啥资源,就是靠着对音乐的热爱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一步步走出来的。那次比赛的风波,虽然是个小插曲,但也让她看清了一些东西——不是所有努力都会马上被认可,可只要你不放弃,总有站起来的时候。

组委会和报社的做法,说白了就是典型的“看人下菜碟”。黄绮珊那时候没名气,又不是什么有背景的人物,可能在他们眼里就不值得多费笔墨。比赛这种东西,本该是公平的,可现实里总会掺杂些乱七八糟的因素。版面有限是借口,编辑失误是推脱,归根结底,还是他们觉得冠军的名头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吸引眼球。

这种不公,其实不只发生在黄绮珊身上,很多普通人可能都碰到过类似的事儿。你努力了,成绩摆在那儿,可就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黄绮珊的愤怒,其实也是很多人的愤怒。

黄绮珊没在这事儿上纠缠太久,但她也没让自己被打倒。她用行动证明了一点:外界的认可固然重要,可自己的坚持更值钱。她后来能走到今天,不是靠组委会的补登,也不是靠报社的几行字,而是靠她自己的嗓子和态度。这事儿虽然气人,可某种程度上也成了她成长的垫脚石。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法老不説教

法老不説教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