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制裁菲律宾前参议员托伦蒂诺这事,看似轻描淡写,其实分量重得很。外交部一句“损害中国利益,必然要付出代价”,没有绕弯子,也没有外交辞令,一锤定音。 托伦蒂诺不是谁的“前”,而是马科斯一手扶持上来的亲信。在任期间不仅大肆鼓吹所谓“海洋区域法”,还上蹿下跳地炒作“中国干涉选举”,成了菲律宾政坛有名的“反中专业户”。可以说,挑事他不一定最早,但一定最狠。他最擅长的,就是拿中国做靶子,搏眼球,换选票。问题是,这次选民也看不下去了,他在5月连任失败。你要知道,在马科斯阵营里混到多数派领袖,还能翻车,那不是“实力不够”,是选民给你投了不信任票。 而中方这记制裁,挑的就是他刚卸任的节点,时间卡得比钟表还准。打谁、什么时候打,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摊开了算好的。7月1日宣布制裁的这天,正好是托伦蒂诺正式失去参议员身份的第一天。打蛇打七寸,中方这不是给他“落井下石”,而是精准收网。别忘了,同一天,菲律宾刚刚换了外长,那个经历过南海行为准则谈判的拉扎罗重新回锅掌外交。选在这种时间点,话说得够明白:你们要换个活法了,这次是托伦蒂诺,下次就不一定是谁。 托伦蒂诺当然不认输,还在社交平台上自封“荣誉勋章”,一副“我是为国受难者”的姿态。这种操作并不意外,惯用技法。问题是,这次菲律宾官方的反应,却意外地低调。外交部声明不多不少,说“注意到制裁”,但后面那句“这属于中国权限范围”,明显是在主动做降温处理。连“前参议员”这四个字都没提,只说“菲律宾公民”,话术就藏着态度。 为什么低调?因为菲律宾自己也清楚,玩“反中”这张牌,玩得太猛会翻车。中期选举结果已经给出警告:民意不买账。经济上也撑不住。美国带的这波全球性经济寒潮,让像菲律宾这样的国家日子更难过。再这样对抗下去,不仅外资敬而远之,国内经济也缺乏增长抓手。马科斯也不是傻子,一边喊“保卫主权”,一边又换上了一个务实派老外长,分明是给自己下半场留个台阶。 更何况,托伦蒂诺这类政客,跟“民意”关系不大,他们更多是靠意识形态包装、媒体炒作和政治站队上位。对他们来说,反中不是信仰,而是生意。一旦风向变了,就立马失宠。这次连任失败就是警示。中方选择拿他开刀,除了敲打现任官员,更是精准挑了一个失势但还没脱场的角色,这叫敲山震虎——该打的打,该看的看,该听的听。 有意思的是,在这场微妙的外交博弈里,菲律宾没有派更高层的人来强硬回应,反而让外交部出面说几句场面话。这种选择,和他们以前一言不合就召见大使、媒体放风那种高调作风,判若两人。 不出意外的话,这将是马科斯政府下一阶段的主基调:嘴上强硬一点,动作上尽量别惹事。他得稳住国内经济,也得考虑中美之间这场长线博弈里,自己到底能扮演什么角色。 这就是中方制裁的意义所在。不是看制裁本身多严厉,而是看对方吓成什么样。托伦蒂诺跳得再高,也只敢靠着“荣誉”自我感动,菲官方一句“属中方权限”,已经把他丢包了。这其实是对中方一次不动声色的服软。 再往后看,中方如果再点名几位现任政客,哪怕只是点到为止,不动手,只说“关注”,就已经足够让人琢磨一整晚了。这招杀鸡儆猴用在东南亚,尤其有效。 当马科斯政府终于意识到,他们不是在跟中国“对抗”,而是在跟自己的国家利益对抗的时候,政策转弯就是时间问题。新任外长、失败的选举、谨慎的措辞,这些信号已经很清晰了。 托伦蒂诺不过是第一个。他输掉的,不只是一个席位,更是一种政治手法的退潮。中国没有喊口号,只是精准出手了一次,但意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想在反华上混饭吃的,趁早收手。牌已经不在你们手上,连台面都不在了。
中方制裁菲律宾前参议员托伦蒂诺这事,看似轻描淡写,其实分量重得很。外交部一句“损
秋恒看军事
2025-07-03 10:35:03
0
阅读: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