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新四军参谋带了2个伤员打游击,3个人只有1支枪,谁知短短4年,这个参

猫猫背茹茹 2025-07-03 10:01:15

1941年,新四军参谋带了2个伤员打游击,3个人只有1支枪,谁知短短4年,这个参谋就把队伍扩充了百倍,4年后发展到了800多人! 那年的皖南山区,寒风刺骨,刘奎握紧手中那支孤零零的步枪,身后跟着两个步履蹒跚的伤员。 这支所谓的"黄山游击队",此刻就像狂风中的烛火,随时可能熄灭,谁又能想到,这支三人小队会在四年后壮大成八百多人的钢铁之师? 皖南事变后的黄山地区,到处是国民党军队的搜捕,刘奎带着李建春和黄诚躲进深山老林时,连当地老乡都摇头叹气:"三个人一杆枪,这游击怎么打?" 黄诚胸口的绷带还渗着血,李建春的腿伤让他每走一步都疼得冒汗,但刘奎知道,他们必须像种子一样在这片土地扎下根。 最初的几个月简直像在刀尖上跳舞,三个人轮流使用那支步枪,子弹金贵到要数着颗用。 有次遭遇保安团巡逻,他们趴在草丛里整整一天不敢动弹,等敌人走远时,黄诚的伤口已经和衣服粘在了一起。 但正是这种绝境,逼着他们想出各种奇招,把鞭炮放在铁桶里当机枪吓唬敌人,用竹竿绑着红布冒充联络旗号。 他们甚至发明了"三枪战术",第一枪引敌人进埋伏圈,第二枪打指挥官,第三枪专挑拿机枪的。 第二年春天,他们在樵夫帮助下端掉了一个乡公所,缴获七条枪和三百发子弹。 那天晚上,三个汉子围着战利品又哭又笑,黄诚把新分到的步枪擦了整整一夜。 消息传开后,山里的猎户、被抽壮丁逃回来的农民、甚至几个国民党逃兵都慕名来投。 到1942年秋天,队伍已经发展到五十多人,能打像模像样的伏击战了。 刘奎带兵有套土办法,新兵入伍先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打仗前必开"诸葛亮会",就连缴获的罐头都要先分给老乡。 有次打下敌人物资站,战士们眼巴巴等着分棉衣,他却命令全部送给山里的孤寡老人。 正是这种实实在在的作风,让老百姓敢把亲儿子往游击队送。 到1943年,他们已经在歙县、太平、旌德三县交界处建立了稳固的游击区,连国民党县太爷都躲在城里不敢下乡催粮。 最传奇的是1944年的谭家桥战斗,刘奎带着两百多人,用土炸药包炸毁了敌人三辆汽车,缴获的机枪让游击队第一次有了重火力。 战后清点人数,发现炊事员老周居然用扁担活捉了个国民党排长,这场胜仗像野火般传遍皖南,来投奔的人踩破了门槛。 等抗战胜利时,这支从三人起步的队伍已经发展到八百多人枪,控制着大半个徽州地区的乡村。 回看这段历史,最震撼的不是数字的翻倍增长,而是那种绝境求生的韧劲。 当刘奎他们蜷缩在山洞里分食最后一个红薯时,恐怕自己都想不到四年后的光景。 但正是无数个这样的"三人游击队",像星火般在敌后顽强燃烧,最终汇成了燎原之势。 如今在黄山地区的老人还记得,刘队长总爱说:"咱们共产党人就像山里的松树,石头缝里也能扎根。" 信息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皖南游击战争中的刘奎》 中国军网《从一支步枪到八百壮士》

0 阅读:251

猜你喜欢

猫猫背茹茹

猫猫背茹茹

猫猫背茹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