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刘长春揣着张学良给的8000大洋,坐了22天船,到达美国的第二天就参

峥嵘幻域行 2025-07-03 04:56:59

1932年,刘长春揣着张学良给的8000大洋,坐了22天船,到达美国的第二天就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他发现,别人都穿着跑鞋,只有他穿着布鞋。 1914年,刘长春在大连出生,他从小就跑得飞快,十几岁时百米成绩已接近11秒,是名副其实的“短跑神童”。 你很难想象,这个“神童”的跑道,最初只是大连街头的泥土路。那时候的大连还被日本人占据着,街头的孩子想找块平整的地方跑步都难。 刘长春常常天不亮就溜出家门,踩着露水在田埂上练冲刺,脚底板磨出的血泡结了痂,又在一次次奔跑中裂开,他却咬着牙说:“跑快点,就能跑出这憋屈地界。” 18岁那年,他在东北运动会上跑出10秒8的成绩,把日本选手甩在身后,看台上的中国人举着拳头喊哑了嗓子——那时候,赢一场比赛,比现在拿块金牌还让人解气。 1932年春天,麻烦找上了门。日本人控制的伪满洲国想让他代表“满洲国”参加奥运会,还许了他洋房洋车。 刘长春当时在东北大学读书,校长张学良把他叫到办公室,指着报纸上“满洲国运动员刘长春”的假新闻,拍着桌子说:“咱中国人的腿,不能为汉奸跑腿!” 他当场就给《大公报》写了声明:“我是中国人,只会代表中华民国参赛。”这话掷地有声,却也把自己逼到了绝路——伪满洲国撤了他的学籍,还派人盯梢,他只能偷偷摸摸躲在张学良的公馆里练体能。 那8000大洋,哪是容易拿的?张学良当时正背着“不抵抗”的骂名,拿出这笔钱,等于在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没垮。 可这笔钱要掰成好几瓣花:船票就得花去一大半,剩下的要付伙食费、住宿费,连买身像样的运动服都得精打细算。 刘长春带着简单的行李登船时,兜里揣着东北大学师生凑的几块银元,那是大家瞒着日本人塞给他的,银元上还留着体温。 22天的航行,简直是煎熬。邮轮在太平洋上晃得人站不稳,他只能扶着栏杆练高抬腿,海风裹着咸腥味灌进喉咙,练一会儿就想吐。 船上的西餐他吃不惯,硬着头皮啃面包,胃里直反酸水。 有天夜里,他梦见自己在东北的土跑道上飞跑,身后是日本人的刺刀,一激灵醒了,发现枕头湿了一片——他是怕啊,怕自己跑不动,怕辜负了那些盼着他的人。 到了洛杉矶,更扎心的事儿在等着他。奥运村的运动员看他的眼神带着好奇,也带着轻视。有人指着他的布鞋笑,说这是“来自东方的古董”。 他攥紧拳头没说话,只是悄悄把布鞋刷干净,在鞋底子抹了点胶水——怕跑步时鞋底掉下来。 开幕式上,当他举着那面皱巴巴的国旗走过主席台时,周围的欢呼稀稀拉拉,可他腰杆挺得笔直,比谁都精神。 百米预赛那天,他站在起跑线上,腿还在因为长途航行发飘。发令枪响,他拼尽全力冲出去,可布鞋在塑胶跑道上有点打滑,步子迈得没平时利落。 最终成绩11秒1,比他最好成绩慢了0.3秒,没能晋级。走到场边时,他看见华侨举着“刘长春,中国的骄傲”的牌子,眼泪差点掉下来——他知道,自己跑输了比赛,却没输掉骨气。 回国后,他没歇着。在东北大学当体育老师,带着学生在土操场上训练,总说:“咱现在条件差,但得练出能跟洋人较劲的本事。” 后来抗战爆发,他带着学生跑反,把体育器材埋在地下,说等胜利了再挖出来。 1949年后,他成了大连工学院的体育教授,教出的学生里,有好几个成了国家队选手。 你说,那8000大洋花得值吗?我觉得太值了。刘长春的布鞋踩过洛杉矶的跑道 就像在世界面前钉下了一根钉子——告诉所有人,中国人来了,就算跑得慢,就算穿得差,也绝不会缺席。这种不认怂的劲儿,比任何奖牌都金贵。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01

猜你喜欢

峥嵘幻域行

峥嵘幻域行

峥嵘幻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