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恶的旧社会”,其实是这个样子!不要被电视剧骗了通常来说,“旧社会”是指49年之

峥嵘幻域行 2025-07-03 04:18:56

万恶的旧社会”,其实是这个样子!不要被电视剧骗了通常来说,“旧社会”是指49年之前的社会,尤其是指晚清民国时期的中国。 由于那个年代战乱不断,迷信盛行,贫穷饥饿很普遍,文盲率很高,生产力水平较低,所以“旧社会”整体上是比较落后的。 你要是真去翻当时的县志、家书,就知道那日子有多熬人。晚清时候,先是鸦片战争打输了,赔了海量银子,朝廷转头就把负担压给百姓,田赋翻着倍涨。 南边太平天国闹了十几年,长江流域的良田全成了战场,稻子刚抽穗就被马蹄踏烂,农民抱着枯秆哭,哭完还得被兵痞抢光最后一点存粮。 到了民国,军阀们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阎锡山的兵在山西征粮,冯玉祥的兵过了黄河又征一次,老百姓一年收的粮食,交完苛捐杂税连糠都剩不下,只能挖野菜掺着观音土填肚子,那土吃多了拉不出来,多少人就这么活活胀死。 迷信这东西,可不是老百姓闲得慌才信。那时候县城里才有个西医诊所,还得是大点的县城,乡村里连个正经郎中都难找。 孩子出疹子,大人只能去村口土地庙烧香,烧完香要是孩子好了,就觉得是神显灵,要是没好,就怪自己心不诚,再杀只鸡献祭——可鸡是全家半个月的油星子啊。 更邪乎的是有些地方闹瘟疫,乡绅不组织隔离,反倒请道士来“作法驱邪”,锣鼓敲得震天响,病人躺屋里没人管,等道士走了,一村人能病倒大半,尸体都没人埋。 文盲多到啥程度?民国教育部1930年统计过,全国识字的人不到15%,农村里更是十里八乡找不出一个能完整写封信的。 不是老百姓不想学,是真没条件。私塾只收得起束脩的富家子弟,穷人家的孩子七八岁就得下地干活,或者去作坊当学徒,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 这就麻烦了,新技术传过来没人懂,改良种子推广不开,铁匠打个农具还照着几百年前的样子,地里的产量能高才怪。更要命的是,官府的告示、税单全是字,老百姓看不懂,只能任凭差役糊弄,说交多少就交多少,连被坑了都不知道。 有人说,那时候不也有上海、天津这些大城市?是有,可那些地方的光鲜,跟底层百姓没关系。上海外滩的洋楼亮着电灯,黄浦江对岸的棚户区却连煤油灯都舍不得点 天津租界里洋人喝着咖啡,租界外的贫民窟里,一家人挤在几平米的土坯房,冬天没棉衣,冻得蜷缩在草堆里。 而且越是大城市,贫富差距越扎眼,工厂里的女工一天干12小时活,挣的钱刚够买两斤糙米,资本家却住着花园洋房,这哪是电视剧里演的“才子佳人谈恋爱”的地方? 难道就没人想过改变吗?有啊。从洋务派办工厂,到维新派搞变法,再到新文化运动喊着“德先生赛先生”,多少人抛家舍业想让国家好起来。 可晚清的顽固派怕丢了权力,处处拆台;民国的军阀眼里只有地盘,今天答应支持实业,明天就把工厂机器拆了炼钢造枪炮。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不就是这种绝望里的无奈吗?想救国家,想救百姓,可路太难走了。 咱们现在说“旧社会”落后,不是为了抹黑什么,是因为那些日子里,普通人想好好活着都得拼尽全力——能吃饱饭、孩子能上学、生病能看医生,这些现在看来稀松平常的事,在当时竟是奢望。知道了过去的难,才更明白今天的安稳有多金贵。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77

猜你喜欢

峥嵘幻域行

峥嵘幻域行

峥嵘幻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