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霍恩做过恐怖无比的实验,就是在一个没有天敌,没有疾病,食物和水都无限量供应的天堂里,动物最终的命运会是怎样的,结果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主要信源:(新京报——在衣食无忧的“天堂”里,它们自相残杀,然后全员灭亡;金羊网-全球人口80亿和“老鼠乌托邦”;澎湃新闻——制造老鼠乌托邦的“疯狂书呆子”)
1947年,动物行为学家约翰·卡尔霍恩在自家后院设立了一个巨大的老鼠栖息地。
这块约1.5亩的土地,精心设计后理论上可容纳5000只老鼠无忧无虑地生活。
食物堆积如山,疾病与天敌被彻底隔绝。
卡尔霍恩认为,这里将是老鼠种群的理想天堂。
出乎意料,老鼠数量的增长轨迹与他的预期截然相反。
无论尝试多少次,整个群体始终未能突破150只的天花板。
每当数字靠近这个临界点,老鼠们便自发地表现异常:繁殖欲望骤减,行为怪异,在无意义的活动中耗尽时光。
一旦数量锐减至个位数,群体才能重新恢复常态。
这一诡异现象让卡尔霍恩着迷不已,也契合了二战后美国社会对城市人口爆炸性增长的普遍忧虑。
当“老鼠乌托邦”的构想获得官方机构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署的资金支持后,一个前所未有的实验在农场仓库里诞生。
1968年,卡尔霍恩的“乌托邦工程”正式启动。
一个精密调控的小世界诞生了。
它被赋予“25号宇宙”之名,一个2.57米长、1.37米高的钢铁方舱被严格划分为16个独立的居住区。
每个角落都配备了自动供给的食水系统,恒温环境杜绝了外部气候的侵扰。
初始居民是四对经过筛选的健康成年鼠,它们作为整个宇宙的创世“亚当与夏娃”。
乌托邦的物理承载极限清晰明了:当数量达到3840只时,空间将不再宽裕;而食物储备足以支撑接近9500只个体生存。
外界推测,这里终将见证种群数量的极限膨胀,直至物理定律重新接管秩序。
但“25号宇宙”的故事注定成为一则关于“完美社会”的深刻寓言。
早期的老鼠依旧依循自然本能行事。
在仔细勘探整个空间后,它们立刻开始为地盘展开原始争斗,群体内部迅速形成了清晰的等级架构与势力范围。
即便身处无缺的物质天堂,生存竞争的本能依然在物种基因里倔强燃烧。
在随后的发展中,“25号宇宙”迎来了惊人的种群膨胀。
而繁荣的表象之下,真正核心的资源正在迅速枯竭。
这片天地内既无真正的新空间可供开拓,也无未被占据的“社会生态位”留给新生力量。
传统鼠群以家庭为核心单元运转,当子女成年后唯有离开原生家庭才能获得生存资源和社会身份。
这是种群结构健康的自然循环。
但在封闭的“25号宇宙”,那些被驱离父母、在拥挤世界中游荡的年轻一代,却成了“迷失的居民”。
它们既无力争夺已被割据完毕的优质区域,也无法建立起属于自身的社会联系。
时间推移中,它们身上开始显现令人忧心的异常状态:雄性萎靡不振,对竞争和交配失去热情;雌性则日益孤僻焦躁,在无序迁移中遗忘幼崽。
卡尔霍恩的实验记录中清晰呈现:当种群达到约2000只顶峰后,崩溃进程便不可逆转地启动了。
曾几何时充满活力的觅偶求偶、母性护幼行为日渐凋零,整个群体滑向深不见底的“行为沉沦期”。
在最后阶段里,雄鼠放弃领地责任,雌鼠狂乱易怒,新生幼鼠几乎绝迹。
1973年5月23日,距离实验1780天后。
随着最后一只幸存者的死亡,卡尔霍恩亲手打造的“完美天堂”迎来了终极审判:寂静的灭绝。
卡尔霍恩关于“25号宇宙”的冰冷数据被整理进档案,一些观察者看到了超越啮齿类社会的深层隐喻。
人类生存环境与实验存在关键差异:地球资源远非无限,外太空殖民暂时也只是模糊的可能。
这个实验更像一次显微镜下的生存机制沙盘推演。
当个体在群体中找不到可贡献的角色、当一代人看不到突破当下生存秩序的可能路径。
无论是年轻老鼠在完美牢笼中的迷茫踱步,还是人类社会中某些群体显露的疏离与“目标感消退”,都触及了一个关乎存续的根本命题。
真正支撑一个物种持续繁衍的,既非食物链条顶端的绝对安全,亦非物理资源的超量冗余。
能容纳无限可能的道路,与生命追寻自身价值的自由,或许才是存在与繁荣最深层的源泉。
即使身处天堂般的物质保证之中,灵魂的荒芜也终将令一切坍塌。
真正的乌托邦无法诞生于图纸,它必须为生命力保留出口,留下奔流的可能。
对此您怎么看呢?
小飒的热钡罐
人不能吃太饱[抱抱]
雁南飞 回复 07-03 10:56
1平方米300只老鼠活着没意思,2米×2米=4平方米里住上2男2女,有吃有喝,结果肯定也是和老鼠一样全部死亡。为什么?因为没有个人发展空间。
用户10xxx92
不可能啊,当物质极度丰富时,个体反而失去了生存的活力?
我是他朋友 回复 07-02 20:12
你以为呢?不然为什么那么多有钱人吸毒
头发乱了 回复 07-02 23:31
人没有追求跟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
hughie32
让10000人在一平方千米,一万米高的井内生活,估计也活不过100年就死光了。
大牛哥哥嘿嘿嘿 回复 07-03 09:05
欲火没把你焚了吗
九漏鱼 回复 07-03 15:23
沉迷于网络,毕竟现实向有限,网络世界无限
ZampampY
单一生态系统是极不稳定的
海胆
你TMD两米见方的空间塞了两千只老鼠,一平方米500只,还问老鼠为啥不好好活了?纯粹顶级企业家思维。
海胆 回复 07-03 14:48
数学老师托我喊你去学学生物
用户10xxx45 回复 海胆 07-03 16:18
就你也配?
山野文盲
人类差不多也是这个结果, 很难想象人类拥有上亿年的历史.
莫非 回复 07-03 15:08
战个屁,上亿年前有个毛的人类
唐郎 回复 07-03 17:57
北京人在北京。
用户15xxx9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美丽人生
人类动物都一样,阶级分化,找不到秩序办法,失去生存意义,必然死于安乐。乌托邦也能产生阶级,绝大的讽刺。
用户10xxx12
堆砌数字的谎言
叶无心
老鼠跳崖了解下
邪恶悠悠 回复 07-02 21:53
旅鼠的故事?城市效应?半真半假啦……据说的探索频道的故意推下去的……[横脸笑][横脸笑]
yb无聊
这难道是生物刻在基因里的宿命?
葱姜
天灾人祸都没解决就想这种蠢事
胡豆
一开始养了5000只,最终无法突破150只的上限
北冥有鱼 回复 07-03 10:11
还有2000呢
用户10xxx70
还好人类能指望星辰大海
用户10xxx56 回复 手持式喷筒 07-03 09:07
期待这个你还不如期待冷冻休眠更有可能和现实意义。。。[哭着笑][哭着笑]
手持式喷筒 回复 07-03 07:42
人体结构和寿命限制了星际旅行的可能,除非修到准帝或更高
阿鹏哥
韩国和日本不就是这样了吗
过去的未来
谁又能说人类生活在地球是不是别的高纬度物种做的一次实验呢
阳光 回复 07-03 08:31
仙逆说我们的整个星系也只是个仙人修炼的洞府[滑稽笑]
全球通
物极必反
卧谈会
九假一真
激波
来,干碗[哈哈笑]
随便来个啥吧
这就是为什么美苏争霸会是人类发展的黄金年代,一个低欲望的社会最终结果就是走向毁灭
用户12xxx45
没有天敌是真的,没有疾病?谁能做到?
用户10xxx23
结论,人不能吃太饱
用户14xxx0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刻在DNA里的铁律,也体现了丛林法则存在的合理性,人类理想的乌托邦:没有剥削,人人衣食无忧→更可能是人类文明的终点
白开水 回复 07-03 14:56
你自己以为自己是老鼠吗?
刺猬
就像你打游戏,一旦开了修改器,玩了几天也就没兴趣了
盲毛
这种现象和现在日本有些相似,网传日本现在每年出生约69万个人类新生命,且还有下降势头。他们那边色情事业发达,据调查日本夫妻无性生活达三十日。可能为此日本人将性活动商业化,而激发男(女丿性性欲,而间接提高生育率。
荣亚松
生命的意义在于开拓
用户10xxx67
需要自然界的平衡调控,也许是造物主设定的值!阴阳平衡,不能打破,否则就会物极必反!
用户16xxx38
只有一层吗?2.57米的正方形空间?每只老鼠只有不到20厘米见方的活动空间。不是挤死的吗?
用户10xxx0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熊猫
到底是1.5亩还是一个2.4米长1.37米高的小仓?到底最多150只还是中间增长到2000只?
雁南飞 回复 07-03 15:30
这是2个实验。一个是1.5亩,一个是6.6平米。
用户10xxx36
当人的什么欲望都满足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用户10xxx7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散步的鱼
动物具有领地意识,封锁了空间,食物充足,特码就是监狱。
用户17xxx21
西方人就是吃饱了撑的,想出乱七八糟的种种概念折腾人类,一次二次世界大战大战,包括现在的俄乌战争也都是西方人搞的,西方人是人类的垃圾。
笑傲江湖
无忧无虑的环境,使人丧失斗志,丧失欲望。
都督
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水满而溢,中国古今文化能解释这一现象
伍憶旺加才
灵魂都进化了,躯壳就失去意义。封闭的空间其他细小的灵魂进不来,剩下的只有自我进化。当然是死循环了。
無心睡眠
人也一样。越发达人口越降。越穷人口长的越快
灯神
数量太少了,最后都是近亲,怎么交配?
零下拾叁度 回复 07-03 09:25
所有生物都是从近亲交配开始的。
用户10xxx49
跟物质不是直接关系 而是阶层固化(都已经划分完毕)新的阶层没有出路 没有自身理想(躺平)
1化雨1
老祖宗说的富不过三代?[哭笑不得]
24K金网线爬虫
单一物种环境,不能说明理论正确
未完待续
对嘛,没有剥削人类就会灭亡嘛,我知道了。
贫僧可能不戒色
今天的加沙是不是以色列人的实验
愚公
人不也就一样
初中肄业张先生
它被赋予“25号宇宙”之名,一个2.57米长、1.37米高的钢铁方舱被严格划分为16个独立的居住区。 ?????宽呢?????两个大衣柜大小空间塞几千只老鼠????什么乱七八糟的??
木子
太小了
等一个人
老祖宗早说过,朱门酒肉臭。
zhan
光光老鼠不能说明什么,可以让人来做这个实验,我愿意报名[开怀大笑]
用户10xxx35
一群无知的白痴实验。真是吃太饱了。把自己当上帝玩弄小白鼠,然后把自己给玩傻了。
独行边缘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抠鼻][抠鼻]…
鱼迦岂
现代监狱 都比这老鼠实验窝子宽敞多了。 这充其量就是个物质丰富的集中营
用户16xxx17
不是说了,生活空间没了。就比如房价到顶你买房无望还结婚生娃?
chaboshi
所以说人类大同就是做梦,难怪历史上形形色色的乌托邦实验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雁南飞 回复 07-03 15:35
一平米300只老鼠,把你和一个女的限制在长2米宽1米高4米的空间里,足量的吃喝,你能活多久?
白开水 回复 07-03 14:57
你的思维逻辑跟老鼠一模一样[抠鼻]
用户51xxx95
一个人什么都拥有,一个人什么都没有,都是可怕的
用户12xxx64
现在年轻人不生娃子了,再过一百年也自然灭绝
用户87xxx36
指望东亚社会普通人能存活下去再说吧。
用户18xxx84
造孽,呸![打脸][打脸][打脸]
用户72xxx03
人畜一般
红红火火
荒唐,,,
呦鸣2012
这个实验是真的吗?
猩猩哥。
毛线,你看看养鲶鱼的池塘,多的快挤不下了人家也过得挺好的,只要有食料就行。
sam
女权泛滥成灾之后,男性躺平,不想奋斗了,最后,最后,社会进入低欲望期,人口大量坍塌
在路上
失去动力了
于林中
文章前后矛盾
万事皆顺
这叫温饱思淫欲,都忙起来别闲着才都会相安无事,一旦什么都有了整天闲的蛋疼必会出幺蛾子!要不然老百姓现在钱越来越难挣,各行各业的工作也是越来越难干,一旦所有人都成为有钱人全都站在金字塔顶端那这座塔必会轰然倒塌,社会也会全乱套,在没人工作,没人干活,没有农民再去种地,所有都在吃喝玩乐,到那一天灭亡也是迟早的事,这是恒古不变的道理!
寄居蟹
为什么不是近亲繁殖导致的结果?
wowo
别担心,人类有智慧,老鼠没有
罗二侠
你两平方公里还差不多,2平米有球用
ㄠㄈㄘ
这么说灭霸是无辜的。
雁南飞
长2.57米的正方形,面积是6.6平方米,2000只老鼠,每平米303只。老鼠挤老鼠,怎么交配?怎么生孩子?一起老死得了吧
浆糊
两方空间几千只老鼠,这本就是监狱,反天性,自然无法存活。别说什么地球是大牢笼,人才多大点儿?地球多大?人类就是地球上的细菌而已,何来牢笼一说?
业余科幻小说家
我就是对竞争和那啥都失去了热情
宽背大刀
所以日韩等国家的男人去雄化和女权主义是从哪里来的理论依据呢?
茉莉花茶
躺平
民意
有点像电影:雪国列车
用户10xxx56
动物只有本能人有理想和梦想,不一样。
用户11xxx72
闲的。
阿辣要油
这种实验经不住阿三的考验,就像阿三在室外拉屎一样,不在乎环境跟人类的眼光
用户10xxx96
有没有可能食物、种群、宇宙结构单一也是影响因素
用户10xxx56
人人饥饿的实验,大清朝不就是吗?很多人吃不饱,又有什么发展,科技文化几乎都不行,只能靠抽大烟逃避现实。
周君宜
战争,最佳法宝
老马哥
文明的大过滤器?
Jack
密度太大。已经过度繁殖了。
用户14xxx75
天道轮回
天下大同
卧曹,我不会穿越到一只老鼠身上吧
无怨无悔有几人
没有自己的窝,老鼠就无法繁殖了
暗影の舞
我看过这个讲解视频,空间就那么大,老鼠越来越多,强壮的占有更多雌性,剩下一堆弱小光棍,这些光棍努力也没用,还越来越挤越多,就开始摆烂,拒绝繁殖(没雌性看得上),雌性跟着强壮的,生的越多,照顾不到也越多,就开始遗弃,小鼠从小就这个环境,性格就这样养成,直到整个社会风气就越来越烂,直到最后无法扭转,新生越来越少,就没了…
用户10xxx88
也有可能,西方社会就是吃的太饱,就产生了不少闲得无聊作死的人和事
山高人为峰
这是一篇好文章
图腾
别想那么多了
用户44xxx54
战争不可避免,也是人类自我调节器
romance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光人类如此,其他有社会属性的种群一样如此
来将留下姓名
世界就是一盘珍珑棋局,自杀一部分才能活
琴心弦音
我养的孔雀鱼,没有任何底线,就是生,生,生。只有我在空间焦虑,天天都有生产的母鱼,这代表了什么?
行人 回复 07-03 10:48
在哪?送我点[开怀大笑]
草率了
那么当那个没有阶级压迫,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资及其丰富,“按需分配”作为资源分配准则的社会形态实现后,人类也就讲走向灭亡?
甜蜜的味道 回复 07-03 18:02
你那个是乌托邦,想想就不可能,除非人进化成不会独立思考的海绵类动物。
大猫
当下年轻人躺平、不婚、不工作、没追求的现实,就是这个实验的人间写照。
用户65xxx93
无忧无虑的生活难道不是让它们一个个胖得象小猪一样吗?
本以为豁达如鲁达
战争才是主题
有事没事闲扯淡
内部矛盾成了主要矛盾,而且社会理论与个体思想发展滞后,小鼠是非智慧物种,社会化程度不高,也无法智慧总结和经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