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北京,新中国朝气蓬勃,68岁的载沣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卖掉承载家族荣耀的醇亲王府。面对儿子溥任的不解与质问,载沣淡淡一句“没意义了”,让一切质疑戛然而止。
28年前,载沣是紫禁城的主人,1908年慈禧临终托孤,他扶三岁溥仪登基,成大清掌舵人。摄政王三年,他雷厉风行,罢袁世凯、建禁卫军、推立宪,但龙椅下暗流汹涌,太后掣肘、袁势力盘踞、亲贵争权,1911年武昌起义,他无奈辞任,却如释重负。
退隐后,载沣成“书痴”,王府花园里,他带儿女观星,书房挂“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1924年,溥仪被赶出宫,他淡定典当珍宝。日本侵华,他脊梁笔直,暗访东北,见儿子成傀儡,痛心拒绝日寇厚禄。1939年天津洪水冲毁祖传字画,他叹“天意如此”。
1949年北平解放,载沣亲手拆王府旧制,生活简朴。1950年,为国立高级工业学校急需校舍,他卖掉王府。交易日,小米折钞票分九份,一半生活费,一半给子女。迁居新家,他成“金先生”,与街坊亲切问候。
1951年2月3日,载沣安详离世,葬礼简朴,墓碑仅刻九字:“爱新觉罗·载沣之墓”。而醇亲王府变工业学校,青年们穿梭其间,不知此地故事。
载沣一生,从帝国黄昏到平凡人生,从拒不跪拜德国皇帝到吃胡同烤白薯,从掌百万大军到甘守陋室。卖掉王府,非因潦倒,而是割舍枷锁,放下沉重历史,体面退场,轻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