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里一等功有多难获得,为什么看见的多是二等功? "当兵的人都知道一句话:三等功

秋水共长 2025-05-27 19:03:14

部队里一等功有多难获得,为什么看见的多是二等功? "当兵的人都知道一句话:三等功站着领,二等功躺着领,一等功家属领。 这话听着扎心,却是实打实的道理。 和平年代想在部队拿个一等功,那可比登天还难。说白了,就是要拿命去搏,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干成了才能换回这份沉甸甸的荣誉。 先说个真事,2010年5月6日夜里,济南军区的飞行员冯思广驾驶歼教-5训练。 飞机刚离地就碰上发动机熄火,眼瞅着要栽进居民区。 塔台命令跳伞,冯思广愣是咬着牙把飞机往无人区掰。 最后关头才弹射,降落伞没完全打开就摔在地上。 后来老百姓看见飞机残骸离居民楼就两百米,都吓出一身冷汗。 冯思广用一条命保住上千条命,这奖章只能由他家人领回去。 再讲个活着的英雄,2018年10月11日,云南边境扫雷大队的杜富国带着战友排雷。 发现个铁疙瘩,凑近一看是颗加重手榴弹。 他喊了句"你退后,让我来",自己往前扑。 轰隆一声响,战友被气浪掀翻,睁开眼看见杜富国浑身是血,防护服炸成破布条,双手炸飞,眼睛也瞎了。 后来扫雷队完成任务,战士们手拉手把雷区走了个遍,给老百姓吃下定心丸。 杜富国现在装上智能假肢,能自己端杯子喝水了,还常去学校给孩子们讲排雷故事。 部队里评功有讲究,三等功就像工厂评先进,训练考核拔尖、救灾表现好就能拿。 二等功要见血,比如比武拿前三、排爆负伤这些。 一等功可不一样,得干出影响全军全国的大事。 就像冯思广保住了整个居民区,杜富国扫出安全区让老百姓回家种地,这都是能写进军史的大事。 有人问,现在不打仗了,怎么立大功?其实路子多着呢。 前年武汉发大水,有个连长带人堵管涌,在水里泡了三天三夜。 溃口合龙时他累得栽进泥坑,救上来直接送重症监护室。 这种玩命的抢险,照样能挣个一等功。还有搞科研的,海军有个教授捣鼓出新型发电机,军舰电力系统赶上外国货,每年给国家省下十几个亿,这功劳可不比打仗小。 要说现在的一等功臣,活得比电视剧还精彩。 有个叫程鹏的铁路警察,抓了上百个逃犯,四次拿一等功。 年还逮住个持枪毒贩,子弹擦着耳朵飞过去。 人家现在照常上班,没事还教年轻警察怎么认贼。 还有个消防员郭正富,泸定地震时徒手刨出五口人,自己让水泥板砸断三根肋骨。 五一劳动节,他挂着奖章给新兵做报告,台下小伙子听得直抹眼泪。 这些拿了一等功的人,日子过得都不容易。 杜富国现在出门得戴墨镜,假手拿筷子还打颤。 但他学会了用手机发短视频,最新一条是教大家排雷知识,点赞数破十万。冯思广的妹妹接过哥哥的枪,去年考进空军航空大学,说要替哥哥看祖国蓝天。 老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部队里那些闪着金光的奖章,背后都是血汗泡出来的故事。 别看现在太平,危险时刻都在。正是这些敢拿命换功的汉子,给咱老百姓撑起了平安日子。"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排雷英雄杜富国:用生命担当使命》 央视新闻《冯思广:用生命守护人民的英雄飞行员》 解放军报《程鹏:四枚一等功背后的"神探"传奇》 中国军网《海军工程大学肖飞教授荣获一等功》 新华网《泸定地震救援英雄郭正富记一等功》

0 阅读:47
秋水共长

秋水共长

秋水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