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又再一次推出阉割减配版的芯片,面向中国市场。应该说对于中国市场英伟达真是情有独钟,禁一次,就搞一个新版本,从不停息。 英伟达计划推出一款性能受限的AI芯片,专为中国市场设计,以应对美国政府日益严格的出口限制。 这不是英伟达首次调整策略,面对美国对高端芯片的出口禁令,英伟达多次推出合规产品,力保中国市场竞争力,中国作为全球AI产业的关键市场,凭借巨大算力需求和快速发展的技术生态,成为英伟达的战略重地。 中国在全球AI服务器市场占据重要位置,2023年需求规模接近5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几年年增速超过30%,如“东数西算”工程,涉及近万亿元算力投资,展现了中国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雄心。 2023年英伟达全球收入609亿美元,中国市场贡献超120亿美元,占总收入20%以上,英伟达预计中国市场2026年可能带来500亿美元商机,凸显其战略价值。 中国市场的意义不仅在经济规模,还在于技术生态潜力,中国有众多AI开发企业和研究机构,对高性能GPU需求旺盛,若英伟达失去这一市场,不仅收入受损,还可能因竞争对手填补空白而难以重夺份额。 英伟达的成功得益于CUDA软件生态,它为开发者提供高效编程接口和丰富算子库,降低AI开发难度。 在中国许多企业和高校深度依赖英伟达芯片和CUDA生态,中小企业和研究机构资源有限,难以快速切换到其他芯片体系,改用国产芯片需重新设计硬件和软件栈,对预算有限的机构是重大挑战。 这种生态依赖让英伟达芯片在中国保持吸引力,即使是性能受限的H20或即将推出的低价Blackwell芯片,仍能满足部分需求。 然而,这种依赖也推动了中国自主研发动力,若英伟达供应中断,国内企业可能加快开发替代方案,削弱英伟达市场优势。 中国在AI芯片和软件领域进展显著,7nm芯片制造技术已有突破,华为和SMIC开始测试高性能AI芯片,如华为Ascend 910C被视为英伟达A100的竞争对手,Moore Threads推出MUSA SDK,作为CUDA替代方案,展现软件生态建设努力。 中国在算法和开源模型开发上也展现潜力,部分AI模型性能接近国际竞品,政府通过专项资金和政策,鼓励采购国产GPU,如超算中心和大型模型开发者承诺优先使用国产品牌,为本土芯片提供市场机会,若英伟达供应完全中断,中国可能加大自主生态投入,加速形成自主AI产业体系。 美国政府出口限制旨在减缓中国AI技术发展,2023年10月禁止出口高端AI芯片如英伟达H800,2025年限制加码,H20和AMD的MI308芯片需新出口许可,英伟达预计损失55亿美元。 为应对英伟达计划2025年6月量产价格6500至8000美元的低成本AI芯片,满足中国合规需求。 英伟达的调整反映其在商业利益与政治压力间的平衡,一方面,合规芯片维持中国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美国限制促使中国加速自主研发,削弱英伟达优势。 国内厂商在政府支持下加快布局,可能几年内降低对英伟达依赖,英伟达曾表示,美国出口限制可能损害其全球竞争力,同时为中国自主技术提供机会。 中国AI产业快速发展正改变全球技术格局,英伟达的“特供芯片”短期内维持市场存在,但难阻中国自主研发,华为、Moore Threads等企业的突破,表明中国有能力构建自主AI生态,政府通过采购激励和研发补贴推动国产GPU应用。 英伟达的CUDA生态仍是核心优势,但中国开源软件和自主生态建设逐步削弱其壁垒,若中国建成价格更低、性能可比的AI芯片生态,英伟达可能面临市场份额下滑,全球估值受冲击。 美国严格管制可能削弱其企业竞争力,并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在AI领域的合作,如中东或东南亚技术合作,扩大中国AI生态影响。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策略调整是全球AI竞争的关键一步,中国市场规模和技术潜力使其成为英伟达不可放弃的重点,然而美国出口限制和中国自主研发加速为AI芯片市场带来变数。
美国同意英伟达的芯片只要回到国内建厂,就能卖给中国。一出政策,中国立马反击:只要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