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一则人事变动在人工智能领域悄然发生,却迅速激起千层浪。曾毕业于清华大
9月19日,一则人事变动在人工智能领域悄然发生,却迅速激起千层浪。曾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的AI领域杰出青年学者姚顺宇,从知名AI公司Anthropic离职。仅仅十天后的9月29日,他便宣布加入GoogleDeepMind。这次看似寻常的跳槽,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同寻常的缘由。姚顺宇可不是普通工程师,他的研究成果常年刊登在《物理评论快报》这类顶刊上,后来跨界AI领域,又凭物理学的严谨思维在大语言模型优化上做出突破,是Anthropic去年力邀加入的核心人才,直接参与了Claude3.7Sonnet模型的研发。这样一位被业内争抢的“新星”,离开的理由却异常直白:Anthropic把中国列为“敌对国家”的政策,让他无法认同。这事得从Anthropic那则引发争议的政策说起。这家以“AI安全”为招牌的公司,今年9月突然宣布服务不向“敌对国家”开放,中国赫然在列,甚至明确将腾讯等中企纳入限制范围。公司高管还对外宣称,这么做是为了“防止技术流向美国对手”,哪怕这会让公司损失数亿美元收入。可在姚顺宇看来,这种划分早已超出合规范畴,他在个人博客里写道,虽然相信多数同事不认同这种定性,但自己实在无法在这样的环境里继续工作。这背后藏着当下中美科技竞争的真实缩影。美国政府近年不断收紧高科技管制,从芯片到AI技术层层设限,连国务卿鲁比奥都公开宣称要“撤销关键领域中国学生签证”。Anthropic的政策,说白了就是这种宏观压力下的企业选择。但问题在于,技术圈的顶尖人才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附属品。保尔森研究所曾做过统计,美国顶级AI研究者里近40%来自中国,全球一半的顶级AI学者都有中国本科学位,这些人最看重的往往是开放的研究氛围。姚顺宇的选择,其实是人才流动风向转变的一个缩影。现在越来越多中国AI研究者开始重新考量去留。虽说英伟达这类巨头仍能靠顶尖平台留住部分人,但Anthropic的做法无疑是自断臂膀,要知道它当初吸引姚顺宇的,正是“物理学学者跨界AI的理想平台”这个标签,如今却用地缘政治偏见把人推开。更值得琢磨的是接收方GoogleDeepMind的态度。这家公司虽然也受美国政策约束,却一直没出台类似的“敌对国家”划分,反而在全球招揽人才。要知道DeepMind为了留住核心员工,甚至在英国推行过“带薪赋闲一年”的竞业协议,足见其对人才的重视。姚顺宇加入后直接进入Gemini模型团队,负责基础研发,这种信任也从侧面说明,真正的科技巨头更懂人才对“归属感”的需求。这件事很快在业内引发连锁讨论。有人翻出中国外交部的回应,说“将科技问题政治化不利于任何一方”;也有学者提到,过去中国人才常扮演中美创新桥梁的角色,现在这种桥梁正在被偏见侵蚀。乔治城大学的研究人员雅各布・费尔德戈伊斯就直言,关系越紧张,中国研究者的安全感就越低,人才流动的逆转可能只是开始,姚顺宇的十天跳槽路,看着是个人选择,实则照出了地缘政治阴影下的行业困境。当一家公司为了迎合政治风向,把十四亿人的市场和无数顶尖人才贴上“敌对”标签,失去的可能不只是一位学者,更是整个行业赖以发展的开放根基。未来的AI竞争,或许真的不只是技术和资本的比拼,更是谁能守住包容与尊重的底线。信源:环球时报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