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赫鲁晓夫儿子被判枪决,他为救儿子竟两次向斯大林下跪,尊严尽失。但最终

柳烟绕古堤 2025-05-25 21:24:34

1943年,赫鲁晓夫儿子被判枪决,他为救儿子竟两次向斯大林下跪,尊严尽失。但最终儿子依旧被枪毙,赫鲁晓夫悲痛欲绝,他下定决心要报复斯大林! 信源:赫鲁晓夫为何揭批斯大林个人崇拜:为赫氏儿子报仇2016-07-0216:22人民网 列昂尼德·赫鲁晓夫在战争爆发初期就志愿参军,以飞行员身份奔赴前线。 他英勇善战,作战记录显赫,但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失联,后被发现是降落伞故障未开成功,坠地负伤,被德国人俘虏。然而不久后,他奇迹般逃脱回到苏军阵营。 按理说,英勇逃脱的军人应受到嘉奖,但苏联军纪极其严酷,斯大林的“第270号命令”明令:被俘者一律视为叛徒。 列昂尼德因此被怀疑“投敌意图不明”,再加上他回到部队后行为有些放纵,被军事法庭迅速定罪,判处死刑。 赫鲁晓夫闻讯后如遭雷击。他不顾一切赶赴莫斯科,试图亲自面见斯大林。第一次,他强忍羞辱,在克里姆林宫门前苦等整整五个小时,终于等到斯大林路过。 他跪在地上,哀求道:“同志主席,列昂尼德是我的儿子,但更是苏联的战士,请再给他一次机会!” 斯大林并没有直接回应,只是淡淡看了他一眼,轻轻说了句:“军纪不可废。” 不久之后,赫鲁晓夫再次试图说服斯大林。他带着一份手写的长信,描述列昂尼德从小立志参军、作战英勇,恳求斯大林开恩。 但这一次,他连面都没见到。信件被转交给了贝利亚,最后只回了一句官方措辞:“法庭决定,不予更改。” 几天后,赫鲁晓夫收到通知:列昂尼德已于凌晨被秘密枪决,连遗体也未交还。 儿子的死几乎击垮了赫鲁晓夫。他痛哭失声,在私人日记中写下:“我跪了两次,竟换不来儿子一命。我为他奋斗的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长期以来,赫鲁晓夫一直是斯大林的忠实追随者。他在乌克兰大清洗时期全力配合“肃反”运动,被誉为“斯大林的铁杆”。 但此刻,他终于明白:在斯大林眼中,没有真正的亲信,只有可以牺牲的工具。 赫鲁晓夫表面不动声色,依然在苏共中央高层活跃,但内心却悄然生变。他开始质疑斯大林的专制与冷酷,尤其对大清洗和秘密处决愈发反感。 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高官,如米高扬、伏罗希洛夫等,私下交流斯大林的“过失”。但在当时的苏联,这是极其危险的行为。 赫鲁晓夫知道,斯大林的权威不可撼动,除非他死。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终于在昏迷中去世。这是苏联政治的一次巨大转折,而对赫鲁晓夫而言,是他“复仇”的开始。 他在中央政治局中迅速展开权谋运作,通过一系列手段将强敌贝利亚抓捕并处决,然后步步高升,最终在1955年成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执掌苏联最高权力。 在权力稳固后,赫鲁晓夫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去斯大林化”运动。 他不但下令平反数十万无辜被害者,还在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上,发表震撼全球的秘密报告,严厉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大清洗政策。 他说:“我们不能让斯大林的阴影继续统治我们的国家。” 这一演讲震动苏联,也使西方世界第一次窥见苏联内部的裂痕。很多苏联人民从此重新认识了斯大林,也认识了赫鲁晓夫这个曾为父亲哀求无果、转而颠覆偶像的铁血政治家。 赫鲁晓夫的报复,不是流血屠杀,而是一场历史的拨乱反正。他推动废除斯大林式集中营,推动农业改革,开放一部分言论空间。 他甚至让媒体披露大清洗时期的冤案,让苏联人知道:“曾经的恐惧来自一个人的意志。” 最具象征意义的一件事,是他亲自下令拆除斯大林在多个城市的雕像,甚至一度考虑将其遗体从红场墓地迁走。 虽然未最终实施,但他的立场已经极其明确——不再神化斯大林,甚至要彻底清算斯大林。 讽刺的是,赫鲁晓夫自己晚年也在权力斗争中败下阵来。1964年,他被勃列日涅夫等人联手罢黜,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但他晚年却过得出奇安宁,被软禁在乡间别墅中写回忆录。 在回忆录中,他并没有详述列昂尼德之死带给他的冲击,只淡淡一句:“我的儿子死于战争,也死于制度的冷漠。” 这是一个父亲的呐喊,也是一个政治家的悔恨。

0 阅读:581

评论列表

real少年派

real少年派

1
2025-05-25 22:41

[赞][赞][赞]

猜你喜欢

柳烟绕古堤

柳烟绕古堤

若果你也偏爱于文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