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月,国民党上将韩复榘被枪决后,他的妻子高艺珍带着子女不知所措,原西北

周平聊历史 2025-05-25 16:24:31

1938年1月,国民党上将韩复榘被枪决后,他的妻子高艺珍带着子女不知所措,原西北军将领闻承烈出手相助,派火车把高艺珍一家接到西安。    韩复榘1890年生于河北霸州,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教书,母亲干农活。他从小机灵,胆子也大,没读多少书就跑去当兵。1912年,他投奔冯玉祥,从小兵干起,靠着打仗猛、脑子活,一路升到营长、团长,成了冯玉祥的得力干将。1924年北京政变,他立了功,被提拔为师长,开始崭露头角。1930年中原大战后,他得到蒋介石赏识,当上山东省政府主席,管着一方天地。 他在山东当家时,干了不少实事,比如修路、办学,还打击土匪,治安比以前好多了。可他性格直,嘴上没把门,讲过不少让人乐呵的话。比如有次演讲,他说“行人靠右走太糊涂”,还曾嫌学校篮球少,直接让人多买几个发下去。这种接地气的作风挺招人喜欢,但也让他树敌不少。1937年抗战打响,他在台儿庄撤退,没守住阵地,违了军令。蒋介石大怒,1938年1月24日,他在武汉被处决,死时才48岁。 韩复榘有三个老婆,正妻高艺珍是他老乡,1904年结的婚。她家境一般,识字不多,但贤惠能干,早年还拿嫁妆帮过他。后来他发达了,又娶了纪甘青和李玉卿两个姨太,可高艺珍一直是家里顶梁柱,生了四儿一女,管着一家老小。韩复榘死后,这家子就靠她撑着。 1938年1月底,韩复榘被枪决的消息传开,高艺珍带着五个孩子彻底懵了。丈夫没了,家里没个顶事的男人,存粮不多,仆人都跑光了。她想卖点旧东西换钱,可外头风言风语太多,说韩复榘“丢了山东”“临阵脱逃”,没人敢沾这家子的边。她带着孩子,走投无路,日子眼看着过不下去了。   就在这时候,闻承烈出现了。他是西北军的老将,跟韩复榘当年一起打过仗,交情不浅。听说韩被枪决,他派人去打听高艺珍的情况,知道她带着五个孩子没法活了,二话不说,调了一列火车,把这家人从武汉接到西安。这事儿在当时可不小,毕竟乱世里谁不想自保,能这么仗义的没几个。 高艺珍一家到了西安,闻承烈早准备好了一处宅子,简单但能住人,还备了点粮食和柴火。她带着孩子安顿下来,日子虽苦,总算有了个落脚地。她每天早起做饭,教孩子读书识字,大儿子后来给人抄文书赚点钱,小女儿跟着她学做活儿。闻承烈隔段时间就来看看,送点吃的用的,帮着这家子熬过最难的日子。 到了1949年,社会稳定下来,高艺珍的日子也好过了些。孩子们慢慢长大,有的成家,有的找到活干,她总算能喘口气。1957年,她在北京去世,67岁,儿女给她办了个简单葬礼,墓碑上写着“贤母”。闻承烈帮完这家子后,继续干他的军政活儿,晚年也在北京安安静静过完了日子。 韩复榘这人,功过不好一概而论。他治山东时确实干了实事,可抗战撤退也真丢了人,最后搭上命。高艺珍没啥大本事,但硬是带着五个孩子活下来,挺不容易。闻承烈的仗义,更是乱世里少见的情分。这段往事,搁到现在看,也挺让人感慨。 韩复榘一死,高艺珍的坚韧和闻承烈的出手,成了这段历史里的一抹亮色。乱世里的人性,有时候比啥都复杂。你咋看韩复榘这人?高艺珍一家的事儿,又让你想到啥?有啥想法,评论区聊聊呗,一起挖挖这段老故事。

0 阅读:0
周平聊历史

周平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