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大使馆的仇终于报了!25年前,美国靠卫星定位技术霸权轰炸我们大使馆,25年后,5月18日,北斗卫星正式突破,一举成为联合国认证的全球卫星导航核心供应商!
1999年5月8日,那是个让每个中国人都刻骨铭心的日子。当时,美国的B-2轰炸机借着GPS卫星定位,把五枚精确制导炸弹扔向了我们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霎时间,火光冲天,大使馆土崩瓦解,但即便3名记者被活活炸死,美国依旧一句“误炸”了事。
为啥他们这么嚣张?因为导航是人家的、导弹是人家的,当时的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几乎是一张白纸,只能眼睁睁看着霸权主义在眼皮底下横行霸道。
可中国人最不怕的就是憋着一股劲干事。你美国不是用卫星技术卡我们脖子吗?那我们就自己造!
过程有多难呢?那时候美国的GPS已经全球组网,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也基本建成,咱们只能从零开始。1994年北斗一号工程启动,2000年发射两颗试验卫星,咱这才有了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成了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但这只是个开始,要想和GPS掰掰手腕,还差得远呢。
北斗二号2004年启动,2012年建成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这时候的北斗已经能在亚太地区和GPS一较高下了,但全球覆盖还是个难题。2009年北斗三号工程启动,2020年7月31日正式开通全球服务。这30年,几代北斗人栉风沐雨、接续奋斗,终于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
北斗系统有多牛呢?它由30颗卫星组成,超过了GPS的24颗。而且它采用混合星座模式,有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种布局让北斗在亚太地区的性能更优,抗遮挡能力更强。
最厉害的是它独创的Ka频段星间链路技术,所有卫星连成一个大网,一星通、星星通,定位精度大幅度提高。现在北斗三号全球实测定位精度达2.34米,亚太地区可达1.8米,已经超越了GPS的公开服务精度。
北斗系统还有个独门绝技——短报文通信功能。一般卫星通信成本高,北斗短报文却成本低廉,还能附加在导航终端里。汶川地震的时候,地面通信全断了,就是北斗短报文把灾区的消息传了出来。现在北斗短报文一次能发1000多汉字,还能发图片,在应急救援、远洋渔业等领域大显身手。
再看看北斗的应用,那可真是遍地开花。在农业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的收割机手用北斗智能终端,2个多小时就能算出收割面积;新疆喀什地区用北斗辅助驾驶终端,实现了集中连片土地农机作业全覆盖,一天能播80到100亩地。在交通上,湖南的“网约”公交用北斗实现了随叫随到和无人驾驶;广东的雄信高速用北斗对弃土场进行检测,推动了绿色施工。在民生领域,2022年中国国内2.6亿部智能手机支持北斗功能,占比约98.5%;全国已有超过2500处水库应用北斗短报文通信服务水文监测。
如今,北斗系统已经成为联合国认可的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苹果、三星等国际智能设备厂商都支持北斗多频点信号,全球智能手机中北斗的渗透率已突破40%。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北斗设备采购占比达58%,形成了“去GPS化”的区域市场网络。
25年前,美国靠卫星定位技术霸权轰炸我们大使馆;25年后,北斗卫星正式突破,一举成为联合国认证的全球卫星导航核心供应商。这是中国科技的巨大进步,也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生动体现。
我们相信,在未来,北斗系统将继续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