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为了解决军粮问题,发明了名为“舂磨砦”,令人闻风丧胆的“食物”。百姓闻言,惶恐不已,方圆百里落得十室九空。 唐末风云变幻,黄巢揭竿而起,本想救民于水火,却在军粮断绝的绝境下,发明了令人毛骨悚然的“舂磨砦”。这玩意儿把活人碾成肉糜当军粮,百姓一听吓得魂飞魄散,方圆百里跑得只剩空村子。 黄巢这人,山东曹州冤句(今菏泽一带)出身,家里是干盐商的,算不上穷苦人。他年轻时脑子不笨,还挺有抱负,想考科举当官,可惜唐朝那会儿科举全是门道,他考了好几回都没中。后来没办法,干脆干起了私盐买卖,混成了盐帮老大。那时候唐朝已经烂透了,皇帝被宦官架空,地方藩镇割据,税收重得老百姓喘不过气。黄巢看着这世道,估计也憋了一肚子火。 874年,河南有个叫王仙芝的先起义了,黄巢一看机会来了,第二年就带着人跟着干,扯起了农民起义的大旗。他喊的口号是“均平”,意思是要砸烂这不公平的世道,给穷人分田分地。老百姓一听,觉得这人靠谱,纷纷加入。黄巢还给自己封了个“天补平均大将军”的称号,听着就挺拉风。他带着队伍到处打豪强,分粮食,一开始还真有点“劫富济贫”的味道,民心攒了不少。 黄巢这支队伍越打越大,880年直接杀进了长安,把唐僖宗赶跑了。他一脚踹开唐朝的龙椅,自己坐上去,称帝建国,国号“大齐”。这时候的黄巢,算是走上了人生巅峰。长安可是当时的大都市,他占了这么个地方,底下的人都觉得跟着他有盼头。起义军进城时,打击贪官污吏,收拾高门大户,老百姓拍手叫好。黄巢那会儿估计也觉得自己真能干出一番事业,彻底翻了这天。 但好景不长,打仗不是光靠口号和人多就能撑下去的。粮食、武器、兵力,这些硬家伙才是命根子。黄巢占了长安,可没站稳脚跟,唐朝的军队很快就组织反扑,各地藩镇也开始围剿他。义军内部也乱哄哄的,管不过来。粮食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到后来,仗打得久了,后勤跟不上,士兵饿得嗷嗷叫。这时候,黄巢的真面目开始露出来了。 883年,黄巢带着队伍围攻陈州(今河南淮阳),本来想拿下这地方喘口气,结果粮食彻底没了。士兵饿得没法打仗,军心都快散了。黄巢急了眼,下了个狠招,搞出了“舂磨砦”。这东西听着像个磨坊,其实就是个杀人机器。用大石头垒起来,底下放个木碓,把抓来的百姓、战俘,甚至不听话的村民,直接扔进去碾成肉糜,然后拿去喂兵。 这事干得太绝,每天几千人被弄死,血水流一地,村里人吓得连夜跑,连尸体都不敢收。方圆百里,村子全空了,田也荒了,活脱脱一个“十室九空”的惨状。黄巢本来是打着救百姓的旗号起家的,现在倒好,自己成了比唐朝官府还可怕的屠夫。老百姓一提他,不是感激,是哆嗦。这“舂磨砦”一出,义军的名声算是彻底臭了。 黄巢这招虽然暂时解决了军粮问题,但代价太大了。百姓不光怕他,还恨他。攻进长安后,他还干了不少昏事,比如屠杀唐朝宗室和官员,连带着不少无辜的老百姓也被砍了。长安城里血流成河,活下来的人宁愿跑出去投奔唐军,也不愿留在他手底下。这时候的黄巢,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为民请命的领袖了,活脱脱成了个暴君。 883年,唐军在李克用带领下反攻,把长安抢了回去。黄巢没办法,只能带着人跑。到了884年,他在山东狼虎谷(今莱芜附近)被自己手下林言干掉了,起义彻底完蛋。他死的时候才四十多岁,折腾了十年,最后啥也没捞着,还落了个骂名。
公元884年,黄巢被斩杀。唐僖宗见黄巢的姬妾足有30人,便问道:“你们出身富贵,
【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