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萱老师 2025-05-2211:27 关注 “这样的婆婆打着灯笼都找不着

冷紫葉花 2025-05-23 09:31:08

萱萱老师 2025-05-22 11:27 关注 “这样的婆婆打着灯笼都找不着”!山东德州,儿媳因病去世,不料,72岁的婆婆每天往返4公里,照顾瘫痪的亲家公和脑溢血无法自理的亲家母,亲家公去世后,婆婆毫不犹豫把亲家母接到自己家照顾,没想到一坚持就是18年!   “你放心,有我们在,谁都掉不到地上。”只见72岁的马玉兰紧紧攥着儿媳席爱红的手,声音轻却坚定。而病床上的席爱红已经瘦得脱了形,尿毒症的折磨让她连说话的力气都快耗尽,但她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淌。   因为她最放不下的,是瘫痪在床的父亲和脑血栓后遗症的母亲。而身为婆婆的马玉兰知道她在担心什么,粗糙的手指轻轻擦去她眼角的泪:“别怕,有我。”     这句话,不是随口一说的安慰,而是一句要用余生去兑现的承诺。随着席爱红走后,马玉兰的生活彻底变了。因为每天天不亮,她就得起床,先给自家老伴做好饭,再步行4公里去亲家家里。   亲家公瘫痪多年,连翻身都做不到,身上已经长了好几处褥疮。于是马玉兰每隔两小时就得帮他翻一次身,动作稍慢一点,皮肤就会溃烂得更厉害。   而亲家母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脑血栓让她半边身子不听使唤,吃饭时手抖得像筛糠,一碗粥能洒半碗。马玉兰就一勺一勺地喂,像哄孩子一样轻声说:“慢点,不着急。”     直到2014年,亲家公去世,马玉兰二话不说,直接把亲家母接回自己家。村里有人劝她:“你都这把年纪了,还折腾啥?送敬老院多省心。”她摇摇头:“在一起久了,她就是我的老姐姐,我不能丢下她。”   从此,她的生活节奏更加紧凑,从清晨给亲家母梳头,中午帮她按摩僵硬的腿脚,到晚上烧热水给她泡脚。亲家母的头发长了,她就买来推子,笨拙却认真地学着理发。   “剪得不好看,你别嫌弃啊!”她笑着打趣,亲家母却红了眼眶:“你比亲闺女还亲……”     随着18年过去,马玉兰的背更驼了,手上的老茧厚得能磨破纱布,但她从没抱怨过一句。亲家母的病情时好时坏,有时半夜疼得直哼哼,马玉兰就披衣起身,给她揉腿、喂药,直到她重新睡去。   而在一年冬天,由于大雪封路,村里的诊所关门,亲家母高烧不退,马玉兰硬是踩着半尺深的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镇上买药。回来时,她的棉鞋全湿透了,脚冻得没了知觉,可怀里揣着的退烧药一点没沾湿。     如今,马玉兰的事迹传遍了十里八乡,她被评为“中国好人”,成了孝老爱亲的典范。但对她来说,这些荣誉远不如亲家母的一个笑容来得珍贵。每天傍晚,她搀着亲家母在院子里慢慢散步,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这18年的岁月,早已把她们的血脉紧紧连在了一起。   有人说,这样的婆婆“打着灯笼都找不着”,马玉兰只是淡淡地说:“做人,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而如此一句简单的承诺,她用18年的坚守,写成了最动人的故事…… #正能量##老人##婆媳#   信息来源: 齐鲁晚报|《儿媳因病去世后,72岁老人照顾患病亲家18年》

0 阅读:12
冷紫葉花

冷紫葉花

冷紫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