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78岁的王万林一生未婚,救助700多个流浪儿。然而,当他因病住院急需手术时,700多个号码,竟一时不知该打给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2024年,杭州的夜雨敲打着窗户,80多岁的王万林坐在昏黄的灯光下,手指轻轻抚过相册里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这些从1979年开始积累的影像,记录着700多个孩子的笑脸,也承载着他大半生的牵挂。 1979年那个寒冷的冬夜,可以说改变了王万林的一生。那时的他刚从劳教农场回来不久,在包装厂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下班路上,他在公交站台发现了一个蜷缩在角落的男孩。男孩只有15岁,从黑煤窑逃出来后就开始流浪。 当王万林脱下自己的棉衣裹住男孩时,他突然想起了16岁那年被诬陷偷窃的自己。那一刻,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最黑暗的时刻,往往只需要一束光就能改变方向。 于是,王万林的"家"很快成了流浪孩子们的避风港,这个不到60平米的房子,最多时住过十几个孩子。他记得每一个孩子的故事:有被拐卖后逃出来的小张,有父母双亡在街头讨饭的小李,还有像喻辉这样为给家里挣钱而离家出走的孩子。 为了这些孩子,他不仅花光了积蓄,还错过了自己的婚姻。曾有介绍人给他说亲,对方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把那些野孩子送走",可他当场就回绝了。 "王爸爸的家规很简单:不偷不抢,要读书。"喻辉想起自己12岁那年,他在杭州火车站外的垃圾桶翻找食物的时候遇见了王万林。这个素不相识的大叔不仅给了他热饭热菜,还辗转联系上了他在安徽老家的父母。 更让喻辉没想到的是,一个月后,他收到了王万林的来信,问他是否想要继续上学。得知喻辉在砖厂打工后,王万林坚持让他回到杭州读书。 "我当时不理解,觉得读书耽误挣钱。现在才明白,王爸爸给我的不是一顿饭,而是一生的出路。" 2022年的冬天,王万林不幸感染住院。喻辉接到电话赶到医院时,看到曾经高大的王爸爸躺在病床上,瘦弱得像个孩子。更让他心酸的是,老人的家里一直放着一部老式电话机,那是王万林几十年来与孩子们联系的唯一方式。 如今,喻辉辞去上海的工作回到杭州,专门照顾年迈的王万林。他常常陪着老人翻看那些老照片,听老人如数家珍地说着每个孩子的故事:"这个小刘现在当厨师了"、"这个小陈在深圳开了修车铺"...... 说到这些时,老人眼中的光芒让喻辉想起30年前,那个在火车站外给他递来热包子的王爸爸。 虽然王万林从不要求回报,但喻辉知道,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听到那些孩子们平安的消息。为此,喻辉帮老人注册了微信,把还能联系上的孩子们拉进了一个群。虽然大多数人都沉默着,但偶尔跳出来的一条"王爸爸保重身体",就能让老人开心一整天。 雨还在下,王万林轻轻合上相册。窗外的杭州城灯火通明,每一盏灯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而在这一盏灯下,一位老人用他的一生,温暖了700多个孩子的生命。 或许,这就是善良最真实的模样,不求回报,甚至不奢望被记住,只要那些曾经被拉回正途的孩子,能好好活着,就够了。
信息来源: 凤凰卫视|八旬老人和他“捡”来的700多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