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欠了我们家400块大洋,现在我们家有困难,可以还给我们吗?”2015年,一位老人走进孝感市人民政府,拿着一张80多年前的欠条,对工作人员说道。 1930年的孝感,当时正是鄂豫皖苏区反“围剿”的关键时期。 红一军刚打完阳平口大捷,部队从1300人增加到了1500人,非常急缺军费。 此时,战士们走到孝感金盆村的时候,已经三天没有吃饭。 尽管这样,他们依然进村向老百姓索要粮食。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是红军的铁律。 不仅如此,这支部队不仅帮孤寡老人挑水,就连借东西也是“有偿”的,总会给老百姓留下铜板。 杨长银知道红军因为扩编需要军费的时候,直接变卖了30亩祖田,又从亲戚 家借来了100块大洋,凑齐了400块大洋送到了营地。 当把这400块大洋送到红军指挥员涂杏手中的时候,连忙拒绝。 最后拗不过杨长银,收下了这400块大洋,并写了一张借条,盖上了鲜红的印章:待革命胜利,定当如数奉还!” 杨长银交代儿子杨文顺,不管家里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向红军要这些钱。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杨文顺把借条当成宝贝一样珍惜,留作纪念。 直到1982年,才交给孙子杨明荣。 杨明荣一家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是维持温饱还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没过多长时间,杨明荣的老伴突然得了重病。 为了给她看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于是,杨明荣又卖掉了家中值钱的东西。 后来在整理东西的时候,杨明荣发现了这张“欠条”。 2015年,76岁的杨明荣来到了市政府,想让政府“帮”他一把。 毕竟,杨明荣现在真的是走投无路了。 市政府的工作人员接过这张欠条后也是非常重视,连夜成立了调查组。 如果这样欠条是真的,一定会把钱还给杨明荣。 当时1块大洋可买150斤大米,400大洋能武装一个连。 确定了这张欠条的真伪后,经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贬值率测算,最终确定兑付4万元人民币。 不仅如此,当地政府在了解到杨明荣的家庭情况之后,还为他盖起了三间新房。 老伴的医疗费经过新农合报销后,剩余部分由政府承担。 杨明荣领取补偿金时,将1万元捐给村里的养老院。 他说:"现在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钱要用在更需要的人身上。" 对此,你怎么看?
黑龙江肇东,大爷的手机放在家里,里面的5万元却不翼而飞了,后来才知道,是儿子带回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