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其实一开始并不想跟印度打,因为他们自认为打不过印度。之前印度和巴基斯坦打了好几次,巴基斯坦都没有占到便宜,本来这次巴基斯坦是想要息事宁人的,但是没想到印度不讲武德,直接就动手了。 说起印巴关系,那真是剪不断理还乱。自从1947年分治,克什米尔这块地就成了两国的老大难问题,打了好几仗,巴基斯坦次次都觉得自己吃了亏。所以到了2025年,他们压根没打算跟印度硬干,想着能忍就忍,保住自己那点家底。可印度这边呢,却不给面子,直接动手,搞得巴基斯坦措手不及。这次冲突的起因、经过和后续影响,咱们得好好捋一捋。 先说两国的关键人物。印度的掌舵人是纳伦德拉·莫迪,这位老兄从2014年上台就没少喊民族主义的口号。他推军事现代化,摆出一副南亚老大的架势,想让印度在国际上硬气一把。巴基斯坦这边是谢赫巴兹·谢里夫,2022年接了总理的位子,手里攥着个经济烂摊子,国内还乱七八糟。他不像莫迪那么好斗,更想靠外交混过去,尽量别把钱花在打仗上。可惜,想法虽好,现实不配合。 这次冲突的导火索是2025年4月22日,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出了个恐怖袭击,死了26个平民。印度立马跳出来,指着巴基斯坦说这是他们干的,说巴基斯坦支持恐怖分子,太没底线。巴基斯坦赶紧摆手,说这锅不背,还喊着让国际社会查清楚。可印度根本不听这套,憋着一口气。到了5月6日,印度直接出动战机,搞了个代号“辛杜尔”的突袭,炸了巴基斯坦境内的几个目标。巴基斯坦本来想着忍忍就算了,没想到印度这么不讲武德,硬是把他们拖进了战火。 冲突打起来后,巴基斯坦也不是完全被动挨打。5月9日,他们的防空部队居然干掉了一架印度的米格-21战机,算是扳回一局。这事儿一出,印度有点慌了,才打了三天,5月12日就传出印度主动停火的消息。表面上看,印度占了主动,但这仗打得并不漂亮。莫迪这边对外喊着“捍卫了主权”,可国内老百姓不买账,网上全是吐槽,说政府瞎折腾,浪费钱还丢了面子。巴基斯坦这边,谢里夫趁机给自己加了点民意分,但经济问题还是老大难,日子不好过。 国际社会这时候也坐不住了。联合国赶紧出来喊话,让两边冷静。中俄这边偏向巴基斯坦,劝印度别瞎闹。美国呢,嘴上说中立,其实也没少盯着南亚这块地。结果呢,印度这场突袭非但没捞到啥好处,反而在外交上有点孤立,中俄跟巴基斯坦走得更近了。 再说冲突的影响。印度这边,国内压力大了,经济本来就紧巴巴,再加上这仗,民众对莫迪的信任掉了好几个点。巴基斯坦呢,虽然军事上没输得太惨,但经济本来就脆弱,这下更雪上加霜。两国在克什米尔的问题上还是没解开,谁也不肯让步,边境的小摩擦估计还得继续。 从历史看,印巴打了好几回,1965年、1971年、1999年那几次,巴基斯坦都没占到啥便宜。所以这次他们一开始真没想打,心态就是“能躲就躲”。可印度这回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动手,把巴基斯坦的算盘全打乱了。这事儿挺耐人寻味的,印度为啥这么急着动手?是真觉得能压住巴基斯坦,还是莫迪想给自己加点政治筹码?巴基斯坦这边,又能扛多久? 地区和平这事儿,也因为这次冲突更悬了。南亚本来就不太平,印巴再这么闹下去,周边国家都得捏把汗。国际社会虽然喊着和平,可真要管起来,谁也不想蹚这浑水。未来几年,印巴关系估计还是个老样子,吵吵闹闹少不了,小打小闹也跑不掉,除非哪天真有大智慧把克什米尔问题彻底摆平——不过这可能性,唉,感觉比中彩票还难。
不出意外,国际社会对印度停止向巴基斯坦供水的行为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因此,如果中国
【136评论】【14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