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抗战英雄王近山弥留之际,把众儿女叫到身边叮嘱说:“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你们的母亲,至死都不愿再与她相见,就连我的葬礼也不要让她来参加……” 王近山,1915年出生在四川达县一个穷苦人家,15岁那年投身红军,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他参加过长征,打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路从战士干到将军,战功多得数不过来。尤其是在1943年的韩略村伏击战,他带着十六团设伏干掉了日军一个少将旅团长和几个联队长,这一仗打得漂亮,连毛主席都夸他胆子大、心眼活。从那以后,“王疯子”的名号就在部队里传开了。 战争年代,他认识了护士韩岫岩。1945年,两人在太行山结了婚,那时候条件简陋,连个像样的仪式都没有。可这段婚姻在和平年代没扛住,1964年两人离了婚。离婚的原因,外界说法不少,有人说是性格不合,有人说是生活理念有差别。不过,离婚后王近山仕途也受了影响,从中将降成了大校,还被发配到河南黄泛区农场当副场长。 到了农场,王近山没抱怨过一句。他脱下军装,扛起锄头,跟工人一起干活。夏天太阳毒,他挑着粪桶满头大汗,冬天风吹得刺骨,他照样下地干活。有一次,场里的母猪难产,他守了一整夜,第二天猪崽生下来,他咧嘴一笑,说这不又多了几个“兵”嘛。虽然日子苦,但他那股子硬气劲儿一点没丢。 1969年,许世友将军把他调回南京军区,重新穿上军装管作战事务。可惜好景不长,1974年他查出胃癌晚期,拖了几年,1978年5月10日,他在病床上走了,63岁。临终前,他把儿女叫到跟前,说了那句让人心里发酸的话:“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你们的母亲,至死都不愿再与她相见,就连我的葬礼也不要让她来参加……”这话听着重,他到底为啥这么恨韩岫岩? 其实,王近山心里一直有个疙瘩。他觉得自己最难的时候,韩岫岩没跟他一条心。离婚后,他被贬到农场,她没陪着一起吃苦,这在他看来就是背弃。军人出身的他,最看重的是并肩作战的感情,哪怕是夫妻也不例外。韩岫岩后来怎么样了,资料里没多提,但王近山这份怨气,憋了14年,到死都没放下。 追悼会那天,南京军区大院里来了不少人,有老兵,也有普通老百姓,都是来送他的。天气不好,下着小雨,大家伙儿就那么站着,没人吭声。韩岫岩按他的遗愿,没露面。之后,王近山被安葬在八宝山公墓,墓碑前放着一瓶茅台和两个粗瓷杯,老战友李德生来看他,站了一会儿就走了。 回过头看,王近山这辈子真不简单。战场上,他是条汉子,敢拼敢打,连鬼子都怕他三分。生活中,他也硬气,农场那几年没被苦日子压垮。可他对韩岫岩的态度,又让人觉得有点拧巴。有人说他太固执,有人觉得他要求太高,毕竟和平年代了,谁还没点自己的想法呢?不过,这股子倔劲儿,也正是他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再说说他的功绩,长征那会儿,他才20岁就当了团长,带着部队在鄂豫皖跟敌人死磕。抗日战争中,他打得鬼子没脾气,韩略村那一仗就是例子。解放战争里,他又带着部队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汗马功劳。这样的经历,搁谁身上都得骄傲一辈子。可惜,晚年身体垮了,感情上也没个圆满结局。 王近山的儿女后来回忆,他们爹脾气硬,但对他们挺好。小时候家里穷,他经常自己下厨,做点简单的饭菜,边吃边给他们讲打仗的事儿。他不爱说软话,可每次说到部队、说到战友,眼里总有光。唯独提到韩岫岩,他要么沉默,要么冷哼一声,明显不想多提。 这人呐,活得痛快,也活得拧巴。他能原谅战场上的敌人,却放不下一段婚姻的恩怨。1978年他走的时候,全国刚改革开放没多久,他没赶上好日子,可他的故事,却留给了后人不少念想。
许世友退居二线之后,定居南京。聂凤智找老首长谈话,非常严厉地对许世友说,我要和你
【5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