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李永安率领一支小队,到铁营洼视察基层部队,不料陷入了2万敌人的重重包

历史档案揭秘 2025-05-21 09:23:00

1943年,李永安率领一支小队,到铁营洼视察基层部队,不料陷入了2万敌人的重重包围,最终力战不敌壮烈殉国,手枪里的最后两发子弹,一发送给了上前劝降的狗汉奸,另一发子弹留给了自己! 那年寒冬,山东阳信县铁营洼的雪下得格外大,这片位于乐陵、庆云、阳信三县交界的盐碱地,沟壑纵横,荒草丛生,平时连老百姓都不愿多待。 可偏偏就是这穷乡僻壤,成了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三分区的“心头肉”,鬼子在这儿势力弱,队伍能喘口气,乡亲们也敢偷偷给战士们塞口热乎饭。 腊月廿八,三分区副司令员李永安带着十来个手枪班的战士,踩着半尺厚的雪进了铁营洼。 说是来检查工作,其实大伙儿心里都明白:再过两天就是除夕,副司令这是惦记着基层兄弟,想陪大伙儿过个年。 乡亲们听说李司令来了,呼啦啦全围上来,这个拽着留吃饭,那个拉着让住下,李永安推不过,给军区发了封电报,就在镇子里落了脚。 谁也没想到,镇子外头的雪地里早趴满了鬼子的探子,济南、天津、沧州的日伪军凑了两万多人,大炮五十多门,汽车装甲车两百多辆,趁着风雪悄没声地把铁营洼围成了铁桶。 带队的鬼子军官举着望远镜直乐:“八路的副司令?正好一锅端!” 除夕天还没擦黑,镇子西头放哨的小战士突然觉着不对劲,往常这时候野狗该出来刨食了,今儿个咋连声狗叫都没有? 他爬上土坡一瞅,差点从坡上滚下来:白茫茫的雪地里,乌压压的全是黄呢子军装,刺刀在暮色里泛着寒光。 李永安接到消息时,鬼子的炮弹已经砸进了镇公所,他一把推开警卫员递过来的棉大衣,抄起匣子枪就往外冲:“县大队掩护老乡撤!剩下的跟我钉在这儿!” 四百多县大队战士护着男女老少往山沟里钻,七百多正规军抄起汉阳造、土手雷,趴在冻硬的沟坎后头等着拼命。 要说这铁营洼的地形也邪乎,七拐八弯的壕沟能把生人绕晕,老乡们熟门熟路,专挑那些被雪盖住的羊肠小道走。 有个老大娘临走前把棉裤脱给个小战士,自己穿着单裤往雪地里跑:“娃娃们留着命打鬼子,俺冻不死!” 李永安这边可遭了罪,鬼子的山炮把土墙轰成了渣,装甲车轧得冻土嘎吱响。 战士们子弹打光了就抡大刀片,有个机枪手肠子流出来,抓把雪按上接着打,眼瞅着天擦黑,李永安把剩下的二十多人聚到废砖窑里,哑着嗓子喊:“能走的趁黑往外突,我给你们断后!” 最后守在窑口的就剩李永安和俩警卫员,鬼子翻译官举着铁皮喇叭喊投降,话音没落就被李永安一枪撂倒。 窑外的鬼子兵越聚越多,李永安摸摸兜里就剩两发子弹,转头对警卫员笑笑:“留颗给汉奸,留颗给自个儿,咱八路的枪子儿金贵。” 等增援部队赶到时,铁营洼的雪早让血染透了,老乡们在山沟里躲了三天三夜,回来就看见李司令倒在砖窑口,手里还攥着打空的匣子枪。 后来搬遗体的人说,司令身上七个枪眼,棉袄里的棉花都被血凝成了冰疙瘩。 要说这仗打得值不值?后来从鬼子据点里传出的消息:光运尸体的卡车就跑了五趟,带队的鬼子中佐回去就疯了,整天念叨“八路都是铁打的”。 而那条老乡们逃命的小道,如今立着块青石碑,上面就刻着仨字:活命路。 信息来源: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共抗战英烈:李永安》 滨州文明网《李永安烈士事迹》

0 阅读:40
历史档案揭秘

历史档案揭秘

揭秘历史档案,还原真实历史